煮熟鸭子要飞走的中企并购案,去年有好几宗,今年也不少,这次是韩国第二大轮胎企业,锦湖轮胎。
据报道,韩亚集团董事长、锦湖轮胎会长朴三求,此前曾试图利用优先购买权制度,出手阻止双星与锦湖交易,但因筹资不利遭遇失败;近日,朴三求又想出另外一招,继续给双星的收购“使绊子”——朴三求声称将拒绝授予青岛双星锦湖轮胎商标使用权。
锦湖轮胎是韩国第二大轮胎制造厂商,在全球也可以站稳前十五名的位置,其商标的品牌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朴三求此招一出,简直是不想给双星留活路嘛!于是,收购锦湖轮胎一事再次陷入僵局。
事实上,青岛双星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锦湖这块招牌的重要性。早在韩国开发银行(KDB)决定将其所持有的锦湖轮胎股权售与青岛双星时,就已承诺允许双星享有锦湖轮胎20年的商标使用权限,但KDB与双星之前达成的这一合意,并没有获得锦湖工业的允许。
真·商场如战场,防不胜防啊!
有分析人士称,如果不能获得锦湖商标的使用权,青岛双星未来或将不会对锦湖轮胎进行收购。
而双星高层重要人士也以“不确定因素较多”为理由,对此笔收购案表示了忧虑。
此外,自KDB宣布出售股权给青岛双星以来,一直饱受韩国政客与锦湖轮胎员工的诟病。这些人担心此举或将导致锦湖轮胎技术被泄露,员工工作难以保障。
为此,锦湖轮胎工会曾于今年2月和4月举行抗议集会。
青岛双星近1月股价走势:收购遇阻,青岛双星股价受此消息影响下跌
若收购成功,青岛双星将成中国最大轮胎企业
双星集团成立于1921年,以制鞋业起家,在2002年收购华清轮胎后,开始从制鞋业向轮胎业转型。
还记得童年的双星足球鞋吗?
其上市公司青岛双星是我国轮胎制造大省山东唯一一家国有上市的轮胎企业。
目前,青岛双星拥有全球第一个商用车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同时也是轮胎行业唯一一个对外全开放的工业4.0工厂。
4月29日,青岛双星发布了该公司2016年年报。
年报显示,2016年青岛双星实现营业收入49.28亿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55.62%。
青岛双星2016年财报截图
青岛双星业绩大好的背后是2016年轮胎行业的向好。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46%,增速创近三年新高;汽车产量增长拉动轮胎需求提升,国内橡胶轮胎外胎产量同比增长8.6%;轮胎出口需求较好,国内充气橡胶轮胎出口量同比增长5.4%。
而青岛双星在其年报中也称,“轮胎业务在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中占主导地位,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0%以上……未来公司也将围绕轮胎业务展开。”
有双星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公司正逐渐将重点转移至提供汽车后市场服务”,双星收购锦湖的项目将帮助青岛双星实现由卖双星轮胎到卖其他品牌轮胎,再到汽车后市场的产品和其它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