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友橡胶北美公司率先宣布,乘用车胎涨价25%,商用车胎涨价10%。
近期,固特异、优科豪马等企业同步调整北美渠道价格,最高涨幅10%。
这场涨价并非偶然。住友橡胶在公告中直言:“涨价是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232条款和对等关税。”
数据显示,美国市场轮胎进口依赖度高达72%,而本土产能仅能满足28%需求。
当关税成本传导至终端,每条轮胎的零售价平均上涨30-50美元,消费者为“美国优先”政策买单的代价愈发沉重。
关税旋涡:10%只是前奏,25%才是杀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Tire Business》在最新报道中揭示了更残酷的真相:随着美国关税实施,在美国的轮胎批发价格随之上涨。
各大轮胎企业对于轮胎涨价10%,基本上是和目前已经实施的对全球进口商品加征10%基准关税一致。
《Tire Business》介绍,目前美国轮胎行业内部充满了不确定性、混乱和不安。
很多人在问,除了反倾销和/或反补贴税之外,还有25%的关税吗?
目前根据政策显示, 根据232法规,美国将在5月3日起,对 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再征 收25%的关税。
若该政策在5月3日 落地,美国轮胎价格无疑还 将再涨15%-20% 。
住友橡胶将涨价日定于5月1日——恰在232关税生效前48小时,正是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应激反应。
这种“抢跑式涨价”折射出企业对白宫政策反复的深度焦虑。
关税对中国轮胎有哪些影响?
首先,美国和中国的100%以上的对等关税对中国轮胎影响不是很大。
据了解,2024年中国轮胎对美直接出口金额只有56.5亿元,仅占中国轮胎出口总额的4.2%。
反而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轮胎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所生产的轮胎,是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的。
因此,东南亚的轮胎厂进入美国,适用的是双反税率+10%的对等基础关税+25%的232关税,大概税率在40%左右。
这一关税看似很高,对中国轮胎在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影响很大,但其实对中国轮胎出口到美国有两大利好。
首先是外资大牌轮胎纷纷跟着关税政策的涨幅在美国市场涨价,和进口轮胎的关税一比,进口轮胎的价格优势依然还很明显。
其次,美国本土产能根本无法补缺。数据显示:美国年消耗轮胎:3.2亿条,本土工厂产量:0.9亿条(主要供应福特、通用等车企订单), 进口依赖度达72%。
也就是说,即使关税加多少,美国还得从国外进口轮胎,而中国轮胎依然可以依靠价格优势抢占美国市场。
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中国轮胎出口产生了巨大的扰动,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许只是开始。目前欧盟、巴西等经济体已开启轮胎的双反政策,全球轮胎产业或将进入“高关税时代”。
当关税成为新常态,轮胎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价格战升级为关税博弈、技术壁垒、供应链韧性的多维较量。那些能在东南亚基地实现本土化运营、在高端市场建立技术壁垒、在全球市场分散风险的企业,或将在这场大变局中率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