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东营市商务局联合发布了《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将东营市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橡胶轮胎产业基地。
年产能1.94亿条
轮胎是东营第一大出口产业
据了解,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涵盖了橡胶轮胎生产、钢丝帘线、炭黑、橡胶助剂、轮胎模具、帘子布、轮胎胶囊、轮胎机械等多个领域。
产业规模庞大,是全市的第一大出口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至2023年,东营市规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及配套企业达到72家,实现营业收入638.9亿元。
子午线轮胎年综合产能达到1.94亿条,其中全钢子午胎4445万条、半钢子午胎14950万条,子午胎产量占全省的1/3、全国的1/6,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1.1%。
此外,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展现出强劲活力。2023年,产业研发费用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41%,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家,其中国家级1家。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不断优化,与华南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新能源汽车轮胎研发起步,部分企业已实现量产,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种类和市场竞争力。
培育3—5家领航企业
产业规模上新台阶
根据文件显示, 《规划》的出台,为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不仅设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到2028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更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路径。
据了解,到2028年,东营政府将集中力量培育3—5家领航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橡胶配套企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橡胶轮胎产业基地。
其中万达宝通、昌丰轮胎、华盛橡胶、永盛橡胶4家轮胎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进入全球轮胎75强企业7家以上。
以下是重点企业发展目标
高端制造实现突破。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高端轮胎产品比例大幅提升,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7%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高。
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升。轮胎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5%以上。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20家以上。
中国轮胎做大做强
由于布局较晚,中国轮胎行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橡胶工业现代化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现象。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轮胎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轮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东营。作为中国轮胎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之一,东营市的5年规划,为中国轮胎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指引。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轮胎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内轮胎企业也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未来,随着中国轮胎企业的不断努力和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望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