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轮胎市场看似产销两旺风光无限,但其实对于下游的经销商和门店来说,一年都赚不到多少钱,所有的利润都被仓库中积压的货吞掉了。
压货持续不断,经销商撑不下去了
一季度已经过去,不少轮胎企业都晒出了自己的产销数据。销大于产成为了大部分轮胎企业产销关系的主旋律。
配合着夏季促销和换胎旺季的宣传,每一个厂家都在紧锣密鼓的给经销商压货,并且理由也十分的相似,旺季马上来了,销量就要上去了,厂商这里货源也紧张,不然到时候可能就要不到货了。
相信不少经销商过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定库存,如今,能完全消化这些库存的经销商能有多少,尚不好说,新一轮的压货眼看已经开始,经销商的库存和资金正在接受厂商和市场的双重考验。
虽然厂商的产销一篇红火,但国内轮胎销售市场的情况,却远没有厂商的生产那样火热:大量产品进入市场需要大量资金配合:员工的工资,促销活动的资金,给终端市场的激励政策,哪一样的成本都在上涨,更何况在市场增量不足的环境下。
厂商和经销商对市场感受的“温差”,迟早会演变成一场关于爆库的灾难。
爆库背后是厂商的漠视
轮胎厂商间的市场竞争,这些年越发激烈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压力,轮胎厂商不仅要将更多的产品投向市场,还需要尽可能精简渠道的成本。
在大量的压货不断的占据经销商仓库、资金、精力、资源的同时,销售的费用有时甚至需要经销商承担。
为了配合厂家的活动带动产品的销量,经销商还要自己垫付费用。即使名义是经销商提厂商垫付的费用,在核销的时候,厂商却一拖再拖,不断地以任务完成等理由挑刺,甚至将原本应当结清的费用变成了未来压货的货款。
厂商这种不顾经销商死活的雇佣销售思路,无疑是将经销商当成了为自己打工的销售工具,对本应是市场战友的经销商是一种漠视。
不健康的经销关系正在毁掉厂商
内部的竞争,外部的压力,再加上厂商对自己生存问题的无视,让轮胎经销商的压力不断增加,影响着经销商的生存,但没有经销商,轮胎厂商面对市场时又能独善其身吗?
在市场需求低速增长,整体环境向存量市场转变的背景下,厂商与经销商协作关系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厂家有厂家的发展目标,发展计划,更不应该建立在牺牲经销商的前提之下。
厂家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从经营品牌影响力的角度强化轮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是王道。只是单纯的依靠对经销商的强压,来保证每年好看的增长数据“吹泡泡”迟早会被市场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