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行动首次将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列为“一级监管对象”,抽查比例增长70%。这一信号的释放,标志着监管部门对电商渠道质量乱象的容忍已达临界点。
回溯2024年质检总局的专项抽查,一组数据足以让整个汽车后市场行业警醒:
在抖音、京东、拼多多等6家平台抽检的28批次机动车发动机润滑油中,1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39.29%;
27批次机动车辆制动液中,13批次“翻车”,不合格率攀升至48%。这意味着消费者有近五成概率买到导致刹车失灵的“致命液体”。
期待2025年的市监总局质量抽查行动,能够继续重点抽查轮胎、机油、制动液等关乎行车安全的汽配产品。
因为劣质汽配产品的危害远不止于经济损失。以润滑油为例,长期使用不合格产品会导致发动机内部磨损加剧,油泥堆积,轻则缩短保养周期,重则引发拉缸、抱轴等严重故障。
制动液的问题则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制动液不合格会使制动系统响应变慢,制动距离明显增加。在正常行驶中,可能因制动距离过长无法及时避让障碍物或车辆,增加碰撞风险。
并且 使用不合格制动液还会导致制动力不足,严重时制动失灵,如在高速行驶或紧急情况时,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停车引发事故。
这些不合格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流向全国,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主要看价格,不太关注品牌授权”,很容易就买到了不合格产品。
当造假成本不足正品三分之一,而平台审核形同虚设时,电商渠道自然沦为假货天堂。
行业生死考:以质量之名重铸信任
当48%的制动液不合格率与70%的网抽增幅相遇, 市监总局 这场监管风暴早已超出普通打假范畴。它残酷地撕开行业伤疤:低价竞争催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终将反噬整个汽车后市场。
期待2025年的质量抽查行动,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保护,更是对实体经济的一次“排毒疗伤”。
这场事关行业存亡的大考中,最关键的考题并非技术,而是需要消费者思考:当一瓶制动液的原料成本就超过电商售价时,我们究竟想是想买回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还是想买会一个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