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经销商直接绕过终端门店,仓库直达消费者,并标出零售的价格和提供安装服务。这一举措瞬间在轮胎行业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从该经销商的账号以前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出,该经销商试图通过短视频引流的方式,对接消费者实现零售业务的突破,这种大胆的尝试在行业内实属罕见。
然而,该经销商的这一激进举措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评论区的留言引发了零售门店的众怒。
有轮胎老板留言质疑:“省出中间商赚差价,你自己不也是中间商?”
也有老板指出:“一看你的轮胎颜色就不对,感觉像库存胎。”
还有
轮胎老板
指责:“轮胎卖贵了,你至少还能赚50,老板你太黑心了。”
更有轮胎老板见血地指出:“这货相当于把原本批发的买卖搞成零售,你这样干,没人会从你那里批发轮胎啦,论零售,又没有基础和老客户,论服务也干不过零售商,变成无源之水,倒闭就是时间问题。”
零售门店老板认为,经销商这种做法不仅会抢走他们的生意,还会破坏行业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经销商自身也难以生存。
批发商抢零售生意:为何很难行得通?
首先是终端代理商的抵制,批发业务将会受阻
经销商若越界零售,遭遇的第一道难关就是零售商的集体抵制与“反叛”。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零售门店可能会减少从该批发商处的进货量,甚至停止合作。
这样一来,批发商的批发业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失去重要的销售渠道,反而是“捡了芝麻(参数丨图片),丢了西瓜。”
其次,服务能力和客情维护比不过终端门店
零售门店在服务能力和客情维护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零售门店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车型和使用习惯,推荐合适的轮胎产品;在安装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安装完成后,还能提供后续的售后服务,如轮胎保养、维修等。
相比之下,批发商虽然也提供安装服务,但在 专业度、快速反应能力、客户情感连接等零售核心竞争力上 往往不如终端门店。
从该经销商的以往的视频中就可以看出,该经销商能吸引车主的唯一一个点只有“低价”。
再次,品牌认知度与消费者信任度难题
在轮胎行业,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信任度对于销售至关重要。零售门店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在当地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度较高。
而批发商由于长期从事批发业务,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相对较低,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也较低。
最后,零售量小,难以支撑大量销售
面对复杂的市场需求和多变的终端消费偏好,零售端往往要求多规格小量铺货以灵活响应变化。而传统分销模式下,批发商通常依赖单一批次大量出货降低运营成本。
而批发商如果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零售,由于零售量相对较小且不稳定,很难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导致库存管理难度加大。一旦库存积压,就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和仓储空间,增加经营成本。
因此,石家庄这家轮胎经销商砍掉轮胎店,直达消费者的激进尝试,可能虽然在短期内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但也引发了零售门店的众怒,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深陷渠道“左右互搏”的困局之中,经销商如何突破?其实,明智的方向其实不在冲突,而在协作与赋能。
1、从石家庄这家轮胎经销商以往的视频中可以看出,他拥有出色的视频制作能力和短视频引流技巧,完全 可以为合作门店提供短视频制作培训,帮助门店线上引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赋能门店销售的动力。
然后通过赋能门店销售,提高门店的销售额和利润,从而带动自身的批发业绩增长。
2、即使真的想做零售,那就直接开个轮胎门店,然后把零售和批发业务区分开,不要拿着批发商的名义去做零售,更不要以价格优势挤兑你的终端门店客户。
3、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合作才能共赢。批发商的核心优势在于渠道广度、库存深度和资金支持;零售门店强于终端把控、服务和客户信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最合理选择。
石家庄这一争议案例如同一面明镜:行业巨变之际,批发商的出路并非与门店争夺消费者,而是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他们捕捉新的流量与用户,成为门店的助力者与赋能者,而非直接竞争者。
当批发商将“流量杠杆”转化为门店销售驱动力,行业渠道内循环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共生。这或许是轮胎行业在流量经济时代进化的唯一方向:不是谁替代谁,而是如何更好地协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