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既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储备物资。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天然橡胶的价格变动对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和下游各消费行业企业都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80%,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全球市场的价格波动格外敏感,特别是能源、资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给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益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巨大影响。天然橡胶等基础商品价格的定价权缺失,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国在基础商品市场的地位决定了我们需要获得定价权,而不仅仅成为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中的被动接受者。
一、当前国际天然橡胶的定价权仍在东京胶市
国际天然橡胶贸易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最有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的橡胶期货价格决定的。目前全球从事天然橡胶期货的交易所主要有: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大阪商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吉隆坡商品交易所、泰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近年来,虽然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持仓量、成交量和库存量都遥遥领先于上述交易所,但当前全球比较有影响力的橡胶期货市场仍然是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和新加坡商品交易所。
日本的天然橡胶期货起步很早,由于日本本土不生产天然橡胶,需要从东南亚各国大量进口,为了避免价格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影响,1951年12月和1952年,先后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从事橡胶期货交易的神户橡胶交易所和东京橡胶交易所,为天然橡胶的贸易商和消费企业提供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后来,神户橡胶交易所和东京橡胶交易所分别于1997年和1984年并入新成立的大阪商品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
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天然橡胶期货市场,其成交价格是国际天然橡胶贸易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东京橡胶期货市场之所以具备较强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期货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比较成熟,有了完整的期货法,为期货市场的运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经济规模大,对外开放程度高,日元是国际重要储备货币之一,因此日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强于中国市场。特别是1992年开始,为了鼓励国外投资者参与日本期货市场,提升日本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使本国的期货交易在国际范围更具影响力,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允许国外会员通过日本本国会员代理交易,但与普通投资者不同,可以享受较为优惠的待遇,从而吸引了众多国际橡胶企业、流通商和投资银行参与东京胶市,大大提升了日本橡胶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新加坡紧邻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三个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国际天然橡胶主产区的价格中心,对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橡胶主产国的交易价格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东京橡胶期货和新加坡橡胶期货分别代表橡胶消费区域和橡胶生产区域价格指标,对全球橡胶贸易价格具有广泛影响。但是,由于日本并不生产天然橡胶,其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和进口量又小于中国,加之日本经济多年停滞不前,东京橡胶市场的规模逐步萎缩。目前,东京胶日均成交量不足2万手,持仓降至3万手以下,市场影响力不断减弱。
二、中国有能力成为国际天然橡胶定价中心
1.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中国天然橡胶协会的数据,2009年我国胶园面积达到1463万亩,全年生产天然橡胶64.4万吨,单产79.7公斤/亩,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5位。根据预测,2010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将增加至78万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国内汽车工业、农用机械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轮胎生产和天然橡胶消费。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总产销量可以达到1700万辆。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轮胎工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轮胎总产量达6.5464亿个,较2008年增长18%,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占世界轮胎市场份额的9%,中国轮胎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轮胎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天然橡胶需求的大幅增长。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304万吨,占全球天然橡胶总需求的37%。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的统计数据,2001年起中国就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
2.中国需要获得天然橡胶的定价权
中国国内的天然橡胶供应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自2002年开始,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2009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的304万吨中,国内只能供应64万吨左右,有240万吨依赖进口,我国天然橡胶消费中进口胶的比重达78.9%。据统计,2009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约940万吨,其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和印度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天然橡胶资源,我国进口的橡胶也主要来自上述国家。如果出口国蓄意操控市场,比如对天然橡胶的出口设置障碍或提高价格,势必影响中国的汽车工业及相关的轮胎、汽车摩托车配件、农用机械和工程机械配件、胶管胶带、鞋类制品等天然橡胶下游产业的发展。因此,获得国际天然橡胶定价权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3.上海期胶市场影响力逐年增强
尽管我国在天然橡胶期货上起步较晚,但市场发展基础稳固。由于我国期货市场逐渐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沪胶期货价格逐渐得到国内橡胶行业的认同。近几年,天然橡胶价格暴涨暴跌,国内许多企业认识到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控制采购成本、锁定销售利润的重要性。2009年,沪胶期货交易法人主体较2008年增长21.88%,达到2500户,套期保值交易量为37.8万吨,交割量为7.5万吨,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19%和13%。由于上海天然橡胶期货交易的参与者涵盖了天然橡胶生产、贸易、消费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同时又吸引了众多的投机者参与,因此,其成交价格的权威性日益加强。
2009年,沪胶期货累计成交1.78亿手,交割7.5万吨,交易量是东京市场的27倍,稳居全球天然橡胶期货首位。2003年以来,沪胶持仓始终维持在几十万手以上,是东京市场的10倍以上;库存方面,东京市场也是逐年下降,2010年7月10日,东京胶期货库存仅2774吨,而同期沪胶期货库存在1万吨以上。从市场规模、库存和流动性三个方面比较,沪胶期货已全面超越东京市场,从而为获得天然橡胶国际定价权奠定了基础。目前,沪胶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市场的权威报价和国内橡胶企业购销合同的定价参考标准,不仅受到国内相关企业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东南亚橡胶主产区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
三、对于我国获得天然橡胶定价权的几点建议
1.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增加可由我们自主支配的天然橡胶产量
我国要获得天然橡胶的定价权,单纯依靠消费量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新的天然橡胶品种和生产技术,以提高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在东南亚适合种植天然橡胶的区域,投资建立更多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如广东农垦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建立了橡胶种植基地,以保障国内的供给。只有我们自主支配的天然橡胶产量增加了,对其他天然橡胶主产国的依赖下降了,我们才能够提高在国际天然橡胶贸易领域的话语权。 2.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天然橡胶消费产业集中度
以轮胎行业为例,根据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公布的2009年全球轮胎75强的相关数据,全球排名第一的普利司通年销售额为234.35亿美元,排名第二的米其林为228.2亿美元;我国入围企业为19家,合计销售额127.12亿美元,为普利司通的54.2%;日本仅有4家入围,全部排名在前12位,合计销售额达346.66亿美元,产业集中度相当高。
对天然橡胶进口依存度高而产业集中度又低,造成我国天然橡胶消费企业对外采购时往往各自为战。为此,我们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各地政府应以对国家和行业负责的态度,摒弃地方保护主义,配合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行业整治力度,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尽快组建若干销售额5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集团,增强企业实力,提高我国天然橡胶消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为中国获得天然橡胶国际定价权、维护自身利益作出贡献。
3.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
为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作用及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一是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期货法》,明确期货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应有地位;二是在制度完善、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准许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合理利用期货市场为自身经营发展服务。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中国期货市场科学发展、争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需要。为此,我们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在期货市场“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的步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一方面,中国期货市场要“走出去”,如允许交易所、期货公司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东京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与国外交易所、期货公司进行合作甚至对外兼并,允许更多的国内企业稳健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另一方面,允许境外期货公司通过与中国本土期货公司合作、合资,同时加强对外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国外企业进入国内期货市场,参与我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形成,这有利于提高我国期货市场及“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争夺天然橡胶国际定价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当然,这还需要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制等方面也进行相应配套的改革。
4.发挥中投、国储在天然橡胶价格形成中应有的作用
我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总体发展健康,但也曾有过度投机、扭曲价格的情况发生,为防止这些情况再次发生,可以考虑建立健全天然橡胶储备机制,以调节和平衡天然橡胶的供应和需求。中投和国储作为我国投资和商品储备领域的中坚力量,应该发挥我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平准基金的功能:在价格扭曲、市场健康力量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时候进入市场,打击过度投机,稳定价格,平衡供求;在市场发生突发性事件或重大危机而引起价格非理性涨跌时,对天然橡胶期货市场进行干预。
5.对合约标的物进行调整和创新
沪胶期货合约规则规定,国产一级标准胶和进口3号烟片胶之间没有升贴水,由于两者现货市场价格存在巨大差异,事实上把进口烟片胶排除在交割体系之外,使得天然橡胶期货仅仅是国产橡胶,而国产橡胶仅占国内天然橡胶消费两成左右,其价格权威性自然受到削弱。同时,由于符合交割要求的国产一级标准胶数量较少,也使市场潜伏了一定风险。笔者建议,交易所对天然橡胶期货合约进行修订,在国产一级标准胶和进口3号烟片胶之间设立合理的升贴水,以正确反映两者现货市场的价格差异。此外,建议对天然橡胶期货进行品种创新,如鉴于天然橡胶品种及其贸易量的变化,可以考虑开展轮胎专用橡胶(20号胶)的期货交易。
6.提升期货公司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天然橡胶市场的研究
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力量,其内在质量和竞争力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和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非常重要。建议在对期货公司实行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允许管理经验丰富、风控机制健全的期货公司分别试点开展期货自营业务、理财、基金管理、代理结算、境外期货交易等创新业务。为那些注重培养内在核心竞争力的优质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和兼并重组创造条件,以提升我国期货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天然橡胶市场的研究,从上游供应、原材料采购、替代品的供求情况、下游各分类产品市场都要细分研究。通过对相关品种供需的充分研究,了解上下游市场不同的变动对天然橡胶价格变动的影响,准确把握天然橡胶价格的发展趋势,为国内企业入市操作并获得收益提供支持,从而真正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这样,就需要引进和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和交易人才,行业协会和交易所应当承担起培养高端人才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