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登陆中国橡胶轮胎网 | | WAP浏览 | RSS订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橡胶制品 » 轮胎 » 正文

李云峥:美对华轮胎特保案是误会还是闹剧

发布日期:2010-08-04          字号:放大  缩小


    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要求而启动的对中国轮胎产品采取特保限制措施,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上月作出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裁定之后,近日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由遍布全美50个州6000多家小企业组成的美轮胎产业协会、由美国6家轮胎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代表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利益的美国汽车贸易政策理事会、代表美国规模最大的零售商和产品制造商及服务供应商利益的美国零售业领导者协会,均公开反对对华轮胎产品采取特保限制措施,期望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否决相关裁定。

  美对华轮胎特保案,到底是一个误会?还是一出闹剧?
 
  从经济利益上来看,美对华轮胎特保案应该是场“误会”,这从代表美国汽车生产商、零售商、轮胎进口商等诸多行业利益的多个组织的明确表态中可见一斑。而这背后,是中国轮胎出口产品多属低端产品以及中国国内轮胎市场实际被外资占领大半的局面,被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盯上”认为“抢了美国工人饭碗”的中国轮胎,实际是彻彻底底的“弱者”。近年来在美国和欧盟两个中国最大轮胎出口地区不断增加技术壁垒的同时,中国国内也不断放宽外资进入轮胎行业的准入,在国际国内高端轮胎市场已被大型跨国轮胎企业垄断的同时,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的数百家中国轮胎企业已经陷入遭受“内外夹击”的生存危机边缘。
 
  若是从保护主义的惯性来看,这又可以看成是一场“闹剧”。因为现在国际上流行“逢中国货必谈反倾销”的怪象,美国的工会组织拿中国轮胎“撒气”似乎也很符合这种“潮流”。
 
  这次对华轮胎特保案也给中国企业实实在在提了个醒,千万不要忽视国外工会组织在现实中的作用和力量。看看当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也是因为工会的强硬和罢工导致双龙汽车的重组陷入“僵局”。无论是企业海外并购还是出口贸易,充分考虑国外法律和劳工组织的“风险”,应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做好事前的研究评估和公关方案,是尽可能降低风险的明智选择。
 
 
 
 
 
 
     来自: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供应
推荐公司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鲁ICP备16051273号-1

电话:0535-6678862 传真:0535-6680489  邮箱:cnrubb@163.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青年路30号

(c)2008-201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