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佳通轮胎为例,其2024年10月声明指出,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存在商户擅自使用商标、销售未授权产品,甚至篡改生产日期的行为,严重威胁消费者安全与品牌声誉。
而正新橡胶的“净网行动”更是直接下架了多家违规线上门店,仅保留京东官方旗舰店作为唯一授权渠道。
这些声明的核心矛盾在于:电商平台的低价倾销、假货泛滥及跨区域串货,直接冲击了轮胎企业苦心经营的渠道体系。
1、价格体系崩溃:线上线下恶性博弈
电商平台的价格战将轮胎价格透明化,但这种透明建立在破坏行业规则的基础上。
消费者对比电商低价后,线下门店报价即使仅高出20元,也会被质疑“宰客”。
更严重的是,部分经销商为完成销量任务,向电商低价抛货,进一步引发渠道价格倒挂,进一步加剧价格混乱。
2、假货横行:电商平台已成翻新胎、改期胎的温床
在长春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磨标轮胎1407条,涉案金额24万元。这些轮胎被磨去生产编号、防伪码,甚至篡改生产日期,成为“三无产品”。
此外,消费者在短视频商城里购买“2023年拆车胎”实为翻新胎,损失千元后仅获退定金200元。
更有商家伪造品牌名称,以次充好牟利。这些假货一旦引发事故,消费者往往归咎于品牌方,损害企业信誉。
3、轮胎企业普遍拒绝为电商渠道销售的磨标胎提供质保
针对电商平台出现的轮胎售后纠纷,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让品牌方背锅——消费者往往将假货问题归咎于品牌管理不力。
因此,多家轮胎厂家明确表示,非授权渠道购买的轮胎若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需自行承担风险。
而磨码胎因无法溯源,厂家直接拒保,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
因此,面对电商冲击,轮胎企业或许必须做出战略抉择了:合作控价?还是彻底切割?
“合作控价”比较适合大型企业
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力与渠道掌控力,选择与电商平台深度绑定,通过“线上线下一口价”重构秩序。
典型案例包括:德国马牌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官方旗舰店与线下店协同,确保价格与服务质量统一。
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线上线下同价”;二是“服务绑定”,消费者必须到指定门店安装才能享受质保。
这种模式既保留了电商流量,又避免了渠道冲突。
但这种模式适合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大型轮胎企业,对中小轮胎企业并不友好。
原因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品牌知名度低,线上获客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也跟不上电商平台的需求。
因此,对区域性品牌或中小轮胎厂商而言,全面禁止电商销售是更现实的选择。
区域性品牌或中小轮胎厂商由于体量小,传统渠道就能
全面禁止电商销售有以下三个好处。
1、渠道价格不透明,消费者无法比价,确保门店销售利润;
2、价格不透明也可避免渠道内低价竞争;
3、经销商失去串货平台,会更加专注挖掘本区域市场潜力。
结语:渠道革命的生死时速
电商与传统轮胎渠道的博弈,本质是“效率”与“秩序”的较量。
对轮胎企业而言,选择合作或切割需基于自身资源与市场地位:巨头以数字化整合重塑规则,中小品牌以渠道忠诚度构建护城河。
虽然方式不一样,但其本质均是维护渠道价格体系,确保大家均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活下去。




LW303洗模液解决一
阿波罗:轮胎发展目
江苏三友:守得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