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端看,攻克了国外“卡脖子”技术,研制的C919大飞机子午线轮胎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具备了装机试飞条件,是国内少数全部试验通过的企业之一;生产的石墨烯轮胎,行驶里程从30万公里提升至50万公里;拥有专利技术85项。从市场端看,在进驻北美、南美、西亚市场基础上,去年发力布局澳大利亚、中东、非洲地区。
聚力创新
转型升级
神州轮胎的创建,是企业聚力创新、转型升级的结果。
2014年,国际国内轮胎市场一片火热。宁夏大地循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看准时机,采购当时国内国际领先设备,嫁接已有成熟技术,在石嘴山市投资建设2010万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上马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
“一方面,多年扎根宁夏,让大地公司对宁夏的营商环境、科创环境有信心。另一方面,设厂宁夏,虽然物流成本较高,但其他成本完全可以覆盖。”企业总工程师廖万林表示,从人才资源来说,宁夏有一定的基础储备;从生产成本来说,神州轮胎是嵌入到大地公司全产业链上的一环,能够“自产自销”电力和蒸汽,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2015年5月,神州轮胎的第一条轮胎下线,迅速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技术创新
根植血脉
虽然立足西北,但神州轮胎却凭借其创新驱动,辐射全球。
航空子午线轮胎,工艺要求及制造技术极为苛刻。之前,国际上只有几家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国内大型民航客机航空轮胎全部依赖进口。
2018年8月,神州轮胎联合部分科研院所组建研发团队,正式启动自治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国产大飞机子午线航空轮胎自主研发项目。
2022年11月,宁夏神州轮胎研制的C919大飞机子午线轮胎,成功通过CTSO-C62e(民航标准)规定的61次试验,成为全国率先通过国产大飞机C919轮胎动力模拟实验的企业。近期,企业又突破了轮胎重量、下沉量的技术难关,正在申请国家民航局适航认证。
这条轮胎,不仅提升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人实现自主研发大型民用客机航空轮胎冲上云霄的梦想。
2021年,研发行驶里程50万公里的卡客车轮胎,比原本行驶二三十万公里就要更换的轮胎,更节省购置成本,更耐磨、更可靠、更安全也让人更省心。
仅仅这两项创新,标志着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前沿。
创新驱动
实质是人才驱动
总经理周晓东表示:“我们培养自身研发队伍,承担了大量研发工作。对于高层次人才,不求我有、但求我用。”
2017年,宁夏面向全国形成了“1+N”东西部科技合作长效机制,为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借助这一机制,神州轮胎主动走出去、请进来。
在山东青岛设立研究院,栽下“梧桐树”,吸引行业顶尖人才入驻。研究院里的多个专家团队,定期到神州轮胎与本地研发人员进行互动,针对市场情况升级产品技术。50万公里的卡客车轮胎研发,就是由青岛技术团队担纲。
企业技术部部长李世军,专攻结构设计。“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李世军和团队成员泡在实验室里,不断推陈出新。
阵痛期
是挑战,也是机遇
2021年起,整个轮胎产业开始陷入低迷,神州轮胎也进入了阵痛期。这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全链条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公司总经理周晓东从管理着手,提质增效。在原材料成本控制上,依托研发力量更换质高价低的橡胶,既保证产品质量,又有效降低成本投入。在产品管理上,拉开经济型、实用型、高端型三类产品差距,突出高性价比,细分赛道、明确定位、差异化经营。在效率提升上,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管理,整合渠道、降低消耗,推动员工向生产一线倾斜。
从2023年到现在,神州轮胎整体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从每人每天生产3条轮胎到现在每人每天生产5条轮胎,生产效率提高了60%,人均制造成本一公斤轮胎从2.72元降至1.7元。
挺过艰难期的神州轮胎开始新的征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把科研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轮胎上,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周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