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登陆中国橡胶轮胎网 | | WAP浏览 | RSS订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轮胎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从小胶管到子午胎 关于轮胎之都的发展历史

发布日期:2022-01-14          字号:放大  缩小

 广饶县紧邻胜利油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油田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油封、胶垫、胶管等橡胶制品。市场经济意识开始萌芽的部分广饶农民抓住这一机遇,尝试为油田生产橡胶制品。1976年,广饶县西水村支起了第一个橡胶炉。

  与橡胶轮胎打了41年交道的东营市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朱云成回忆说:“当时1000块钱就能建一个胶炉,一天产3根胶管,每根胶管能卖30块钱。”而那时普通机关干部的月工资也就30元。

  做胶管能赚钱,大家纷纷效仿,一个个小胶炉在广饶西水、大王一带应运而生,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场景。但是,手工作坊生产的缺陷很快暴露:胶管质量参差不齐,污染环境,资源浪费严重。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拆掉各自为战的小作坊,逐渐培育了一批像西水集团一样的骨干橡胶企业,不到20年的时间,广饶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胶管生产基地。“为了采购方便,14个火车站在广饶设立了办事处,广饶胶管卖遍全国。”朱云成说。

  然而,随着PVC管的出现和胶管市场的逐渐饱和,胶管利润持续走低,一时间大量设备、厂房闲置。这一时期,恰逢农用车、摩托车普及,斜交胎市场需求量大,国家同时放开了计划限制,而生产胶管的设备和厂房可以直接用于车胎生产。1994年,广饶部分胶管企业开始试水生产车胎。朱云成回忆道,广饶80%的轮胎企业是由生产胶管转型而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汽车需求量快速增长,2008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一路下滑,轮胎生产遇重大利好。

  2002年到2003年,在当时全国仅有五六家企业拥有子午胎生产线的情况下,广饶县盛泰、永盛、金宇、兴源4家企业建设1条60万套产能的全钢子午胎生产线,永泰集团上马1条200万套产能的半钢子午胎生产线。广饶县全钢、半钢子午胎投放市场,一度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景象,广饶轮胎迎来了产能扩张期。

  从2005年开始,中国轮胎产量已达到2.5亿条,超过美国的2.28亿条,成为世界第一轮胎生产大国。在此期间,广饶县子午胎产能也快速扩张,当时山东有300多家轮胎企业,仅广饶一个县就占到了三分之一。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供应
推荐公司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鲁ICP备16051273号-1

电话:0535-6678862 传真:0535-6680489  邮箱:cnrubb@163.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青年路30号

(c)2008-201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