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登陆中国橡胶轮胎网 | | WAP浏览 | RSS订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育苗效率增4倍 割胶时间省一半

发布日期:2015-12-17          字号:放大  缩小

 作为海南第一大经济作物,天然橡胶事关百万农民的生计,但近年来受国际胶价持续低迷影响,海南胶园弃管弃割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劳动力紧缺、人工费上涨,橡胶生产成本也大幅提高。因此,如何让橡胶生产提质增效便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我国热作科技领头羊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牵头组建了涵盖种质资源、育种、栽培、植保、加工、产业经济全链条的天然橡胶学科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支农力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小筒育苗省时省力

  在热科院橡胶所育苗基地,小筒育苗技术越来越受农户欢迎,该技术以自主设计的圆锥形小筒作为育苗容器,结合基质栽培和水肥滴灌技术,较好解决了传统袋装橡胶苗育苗时间长、种植时搬运困难、劳动强度高等难题。

  “袋装苗从播种到最后移栽,需18——22个月,小筒育苗只需4——6个月;同样一亩地,袋装苗一年仅能育苗3500株,小筒育苗可以育出15000株,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小筒橡胶幼苗每株重不到1斤,一个壮劳动力可挑60株幼苗上山种植,袋装苗重4——6斤,一次最多挑10株。”热科院橡胶所副所长、研究员谢贵水介绍,小筒育苗技术省时省地省工,育苗周期缩短一年,效率提高4倍。

  更重要的是,小筒育苗解决了袋装橡胶苗根系横向发育的问题,小筒橡胶苗根系沿着筒身纵向生长,长度均超过35厘米,种植后抗风能力大大提高。

  “小筒育苗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海南示范种植近千亩。”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林位夫称,在育苗上,橡胶所还研发出了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等繁育技术,可使种植材料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产量,且胶园林相整齐。

  新技术降低割胶难度

  割胶是橡胶生产的中心环节,劳动投入占整个天然橡胶生产的70%。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曹建华告诉记者,正是由于人工成本高,海南目前橡胶弃割严重。

  为了提高割胶生产率,降低割胶难度,热科院橡胶所不断升级改进割胶技术,使我国天然橡胶割胶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三天一刀、四天一刀等新割制,大幅提高了割胶生产效率。

  在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热科院橡胶所示范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不少开割的橡胶树上都挂着白色的乙烯气体袋子。橡胶所研究员罗世巧称:“乙烯气体可以刺激排胶,有了它三四天割一刀就行。”罗世巧介绍,乙烯气体是一种衰老激素,可加快植物开花落叶,促进水果变熟,而用在橡胶树上则可延缓割口堵塞,增加胶乳排胶量,因此,该技术可在缩短割线长度和降低割胶频率的情况下保持原有产量。“通常一个胶工割300株橡胶树需要3——4小时,而用该技术可节省一半以上时间,既提高人工效率,又减少耗皮量,可延长橡胶树经济寿命。”

  罗世巧也提醒农户,切勿为盲目增产而过度使用该技术,增产幅度应控制在15%以内,且不宜在幼龄开割树上使用。目前,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已经在海南、广东、云南三大植胶区示范推广近4万亩。

  电动胶刀提高效率

  针对熟练割胶工逐年减少的困境,热科院橡胶所去年再次启动电动胶刀研发,目前已研发出便携式旋切和旋割两款电动割胶刀,计划明年初进行示范生产。

  “两款刀均在400克左右,初步定价300多元。”曹建华介绍,试验结果显示,电动胶刀提高劳动效率近一倍且增产10%左右,一名胶工一上午可割900株树,有效提高了割胶劳动效率和技术难度。

  电动胶刀之所以能增产,曹建华解释道:“电动割胶刀设有割面限位装置,不仅可以控制割胶深度,还能将耗皮量控制在1.5到3毫米范围内,减轻了胶刀对橡胶树乳管的压迫,增加乳胶排放量。”

  “科技支农,培训服务是关键。”热科院橡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张志扬坦言,为了不让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在缺乏相关培训经费的情况下,橡胶所利用科研项目资金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今年共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培训内容涵盖胶园“管、养、割、防”各个方面。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供应
推荐公司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鲁ICP备16051273号-1

电话:0535-6678862 传真:0535-6680489  邮箱:cnrubb@163.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青年路30号

(c)2008-201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