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下游轮胎行业,尤其是子午线轮胎的蓬勃发展,加上国家政策鼓励,我国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丁基橡胶(IIR)生产装置。
当前丁基橡胶的发展形势的确较好,但到2017年底,当前规划的产能全部投产后,市场存在较大的产能过剩风险。调整产品结构是我国丁基橡胶产能顺利释放,企业保证盈利的重要途径。
发展加速,市场稳步扩容
随着我国汽车、轮胎等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丁基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而2012年我国的丁基橡胶自给率仅为27.5%。
我国丁基橡胶的消费结构主要是,轮胎方面占84.5%,医药瓶塞占10.5%,其他方面占5%。
我国汽车工业正逐步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轮胎也跟随国际潮流,向子午化、扁平化、无内胎化方向转化。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目前我国内胎丁基化(包括农用胎)和汽车轮胎子午化的比例仍较低,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医用瓶塞是我国丁基橡胶的第二大需求市场。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医药主管部门规定国内药用胶塞一律停止使用普通天然橡胶瓶塞,以丁基橡胶胶塞取代。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对丁基橡胶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消费领域对丁基橡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端,近两年我国普通丁基橡胶的进口量逐渐减少,而卤化丁基橡胶的进口量越来越大。
2005年我国普通丁基橡胶进口量所占比例为34.39%,2012年下降到19.95%;与此相反,卤化丁基橡胶2005年所占比例为65.6%,2012年达到80.05%。数据说明,我国普通丁基橡胶的发展已经饱和,而卤化丁基橡胶的发展前景看好。
需求加码,建设热火朝天
受市场驱动,我国丁基橡胶产能建设如火如荼。
燕山石化二期9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正在建设,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届时该公司将形成13.5万吨/年的产能,其中卤化丁基橡胶产能为9万吨/年。
辽宁盘锦和运集团公司二期6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计划在2014年建成投产。
台塑合成橡胶工业(香港)有限公司将采用意大利Conser工程公司开发的淤浆法聚合工艺,在宁波北仑台塑工业园区建设年产5万吨/年丁基橡胶生产装置,项目于2011年启动,计划在2013年建成投产。
正在计划的项目有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临港工业园区5万吨/年装置、天津陆港石油橡胶公司6万吨/年装置、大庆石化6万吨/年装置、山东神驰(东营)石化有限公司10万吨/年装置、山东京博石油化工公司5万吨/年装置,以及扬子金浦集团和兰州石化在甘肃定西共建的6万吨/年装置等。
如果这些项目均付诸实施,预计2017年,我国丁基橡胶的总生产能力超过65万吨/年,成为世界重要的丁基橡胶生产国。
而2017年我国丁基橡胶的总需求量预计为38万~40万吨,超出的产能要寻找其他途径释放,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调整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竞争加剧,需调产品结构
在2017年近40万吨的总需求量中,预计卤化丁基橡胶的需求量为28万~30万吨。调整产品结构,差别化进入市场,注重开发更多的下游应用是未来几年企业主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丁基橡胶市场已经形成了燕山石化、浙江信汇和国外产品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进口产品主要来自埃克森美孚和朗盛。
但我国已经建成投产或者即将建设的装置,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品种基本相同,产品质量和价格与俄罗斯进口产品相当,与技术水平先进的埃克森美孚和朗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有限。
短期来看,由于国内产品大部分仍要在国内市场消化,除了与国外产品竞争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将不断加剧。
因此,不断完善现有生产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牌号,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增(扩)建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产能,提高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我国丁基橡胶生产发展的当务之急。
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统筹兼顾,进行客观合理指导和规划,以避免国内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影响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