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沪胶出现宽幅震荡走势,月初承接8月末的强势,连续稳步攀升,1月和3月合约均创出2008年6月份以来的新高。主力资金转移至3月合约之后,沪胶在27000元关口受到考验,9月9日在市场传言影响下引发多头获利回吐,当日沪胶放量跌破20日均线,吞没此前两周的涨势,此后沪胶进一步下探至25000元附近,但在基本面方面仍以利多为主,东南亚主产区现货报价亦保持坚挺,强势的基本面促成了沪胶此后的探底回升、快速拉涨,21日收盘重回27000元整数关口附近。总体上看,9月份天然橡胶下游成本高企、原料供应紧张及泰铢大幅升值支撑了胶价,国内库存持续处于低位、下游开工明显好转加之轮胎涨价等也带来刺激作用,目前天然橡胶总体利多的氛围仍在延续。
中印马三国第三季度需求放缓 未来两月进口量仍增加
2009年,ANRPC的三个最重要的天然橡胶消费国是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三国的需求之和占全球需求总量的47%。来自上述三个国家的数据显示,相比于第一季度的强势增长,第三季度这三个国家的消费量环比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而同比仍保持增加。
在中国,2010年前三个季度天然橡胶(包括复合胶)的消费量分别同比增加28.2%、18.7%和4.3%。全年总的消费量较此前估计的将减少5万吨至330万吨,考虑到中国在全球天然橡胶需求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去年需求量占世界总量的32%),这一变化对世界天然橡胶市场整体需求的影响是很大的。印度在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消费量分别同比增加12.2%、6.9%和1.0%。在马来西亚,这个数字分别为14.2%、-4.0%和3.4%,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部分在于去年H1N1流感的爆发引发对医用手套等卫生设备需求的增加,而马来西亚正是医用手套的主要生产国。
反映在三个国家的天然橡胶进口数据上,除了第一季度同比增加较多以外,第二、三季度这三国的进口量同比减少较多。中国2010年前三个季度天然橡胶(包括复合胶)进口量分别同比增加47.7%、-22.1%和-9.9%,印度为124.3%、-24.9%和-38.3%,马来西亚为23.4%、-20.5%和-14.0%。三个国家进口量的锐减速度远超消费量减少的速度,反映了国内库存的快速消耗,中国上期所库存近三个月来一直在1.5万吨至2.7万吨之间。
展望未来几个月,中国市场天然橡胶的总体需求将继续增加,预计10、11月份消费量分别为29万吨、30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20万吨;印度10、11、12月份消费量分别为8.3.万吨、8.3万吨和8.4万吨,同比增加0.5万吨、0.2万吨和0.4万吨;马来西亚10、11、12月份消费量分别为4.0万吨、4.0万吨和4.0万吨,同比减少0.14万吨、0.1万吨和0.16万吨。进口方面,中国未来几个月仍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印度和马来西亚的进口量将有所减少。预计中国10、11月份进口量分别为13.6万吨、14万吨,同比增加4.3万吨、2.8万吨,印度10至12月份进口量均为0.5万吨,同比减少1.4万吨、0.5万吨、0.2万吨和0.1万吨,马来西亚10、11、12月份进口量分别为5.4万吨、5.4万吨和5.5万吨,同比减少2.06万吨、0.99万吨和0.27万吨。总体上,10、11月份此三国天然橡胶总进口量将增加0.84万吨、1.31万吨。但是,印度方面的情况可能会有不确定性,因为市场对印度汽车市场表现的良好信心,未来几个月印度的天然橡胶供需缺口可能将扩大,其 2010/11财年天然橡胶进口量可能将增加43%至10万吨以上。
ANRPC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天然橡胶总产量将同比增加6.3%,比上一期预估的增加5.4%有所调高。这一估计并没有考虑到下面一些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印尼,其6月份产量同比下降10.4%,因受当时超出平常水平的降雨影响;泰国方面的产量预计还将有所调低,其7月份产量同比锐减约23%,原因也是受天气的影响;除上述两国外,其他国家均是较为乐观的估计。而在实际中,全球天然橡胶供应量最大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在未来两三个月的产量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要看天气因素的影响。具体到各个国家,其第四季度产量的增长率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