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登陆中国橡胶轮胎网 | | WAP浏览 | RSS订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中科院院士:中俄技术合作将填补我橡胶产业空白

发布日期:2011-07-27          字号:放大  缩小


  11月24日上午,在中俄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俄罗斯在莫斯科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一项引人关注的合作就是引进异戊橡胶生产技术。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佛松参加了签字仪式。他认为,这项技术合作将填补中国异戊橡胶产业大规模生产的空白,将为中国橡胶产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年过古稀的王佛松院士长期从事定向聚合、稀土催化及导电高分子研究,于上世纪首次发现了稀土催化剂可用于异戊二烯的定向聚合,并开发出橡胶新品种稀土异戊橡胶,可惜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此次中国辽宁省盘锦和运实业集团与俄罗斯列别捷夫国家合成橡胶研究院建立异戊橡胶技术转让合作,让他一直抱有的异戊橡胶工业化的梦想成为现实。

  王佛松说,异戊橡胶是世界合成橡胶中仅次于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的第三大胶种,是中国七大通用合成橡胶中所缺的两个胶种之一。由于异戊橡胶与天然橡胶分子式相同、性能相似,是合成橡胶中唯一可以替代天然橡胶的胶种。

  王佛松说,异戊橡胶的发展与天然橡胶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虽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产量有所增加,但表观消费量增加更快。2009年中国天然橡胶消费量达到约270万吨,其中国内产量约60万吨,产品自给率约23%,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很大。

  王佛松指出,轮胎工业的蓬勃发展将继续拉动中国橡胶市场需求增长,预计2012年中国天然橡胶需求量将达到约300万吨,其中用于轮胎的天然橡胶需求量将达到约200万吨以上。而中国可供种植天然胶的土地资源有限,干胶年产量大规模扩产可能性不大,年常量峰值约为75万吨左右,预计今后中国年进口天然胶将超过200万吨。受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供应紧张和国产胶增产潜力有限的双重制约,进口依赖性将更为严重。为降低国内橡胶工业对国际天然橡胶市场的过分依赖,大力发展天然橡胶的代用品异戊橡胶是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解决天然胶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王佛松介绍说,俄罗斯列别捷夫国家合成橡胶研究院是俄最大的橡胶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设计和采用工业方法获得合成异戊橡胶。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盘锦和运实业集团从2008年7月起与该机构进行交流,经过两年努力,今年8月26日达成了异戊橡胶技术引进共识。集团同时与俄罗斯雅尔新戴兹研究院、列别捷夫国家合成橡胶研究院、俄科学院托普契耶夫石化研究所达成了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的意向协议,决定在辽宁盘锦成立辽宁和运合成橡胶研究院,在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市、圣彼得堡市、莫斯科市分别设立联合中心分部,共同开发反式异戊橡胶等合成橡胶技术,并在北京成立国际技术交流中心。

  王佛松指出,合成橡胶是“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项目,丁基橡胶、异戊橡胶已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新材料目录中。中俄异戊橡胶项目的合作,对于中国橡胶产业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供应
推荐公司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鲁ICP备16051273号-1

电话:0535-6678862 传真:0535-6680489  邮箱:cnrubb@163.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青年路30号

(c)2008-201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