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窝点回收轮胎大造橡胶粉 气味呛鼻熏跑工人
黑窝点院内堆满了废旧轮胎。
执法人员在车间内取证。
近日,胶南读者张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663反映,胶南珠山街道办汕上村有一个用废旧轮胎加工橡胶粉的窝点,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为了躲避有关部门检查,这个窝点白天一般不干活 ,但到了晚上就机器轰鸣,除此之外,黑窝点粉碎废旧轮胎时产生的气味很重,已经影响到了村民们的正常生活 。另据一名村民介绍,这个窝点以前是砖厂,已经废弃多年了,平时很少有人去。这两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出现了一个加工橡胶粉的。“这些橡胶粉里肯定有毒,我们也不知道长时间呼吸这种气味对身体有没有影响。”12月1日,记者连续几天暗访后将情况反映给了胶南市环保局,经查,该窝点没有任何证件,已被责令停产。环保执法人员表示,下一步将联合街道办将该窝点取缔。
■工人诉苦
证件被扣想走难拿工资
接到读者反映后,11月29日,记者来到了汕上村,并在村子的西南角的山脚下找到了这个黑窝点,只见该窝点的位置十分隐蔽,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只有一条土路可供出入。窝点的大门紧闭,四周堆满了砖头。
29日中午,一名工人从窝点里走了出来,记者立即快步上前,假装问路和他聊了起来。“味道太大了,你们在加工什么啊?”记者问道。“我们是粉碎废旧轮胎,加工橡胶粉的。”这名工人告诉记者,他们的老板姓孟,来自高密,因为在本地很难招到人,老板都是跑到胶州和平度等地,打着正规厂子的幌子招工。“这里气味太大了,根本留不住人,一名工人刚辞了职。”这名工人称,担心工人跳槽或者不辞而别,老板一般会压着他们的身份证,工人们想离开就拿不到工资。
■产品流向
橡胶粉卖给轮胎加工厂
由于这个窝点到了晚上才开工,11月30日晚,记者再次来到了现场展开调查。与白天的情景不同,此时加工点内机器轰鸣。记者透过砖厂墙壁上的缝隙看到,一名工人满身灰尘,正戴着口罩不停地把地上的橡胶放进一台机器里。在机器另一端,橡胶已经被加工成了橡胶粉,被传送带运出。另一名工人负责把加工出来的橡胶粉堆积在一旁。
另据看门老汉称,他们生产出来的橡胶粉都送往加工轮胎的工厂了。
■没有证件
黑窝点已经被责令停产
12月1日,记者将了解到的情况反映给了胶南市环保局。该局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随后赶到现场。记者随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由于加工分解废旧轮胎时需要高温,黑窝点流出的废水排到了周围的水沟里。环保执法人员随即从水沟里提取了水样,表示将对水样进行化验,看看里面究竟含不含有害物质。当天晚上,胶南市环保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吴进来给记者打来电话称,经过检查,执法人员发现这个加工点没有任何手续,是个典型的黑窝点。目前他们已经立案调查,责令该窝点停止生产,并将对其重罚,下一步,环保执法人员将联合珠山街道办事处将其取缔。
■黑幕
老板坦言没手续两天能赚万余元
在12月1日的查处现场,记者拨通了窝点老板孟某的电话。当记者问孟某有没有环保手续时,孟某直接说“没有”。记者又问他为什么不办,对方停顿了一下挂断了电话。
记者随后在孟某的送货单上看到,他近两天内一共卖出了5.44吨橡胶粉。而据加工轮胎的黑窝点老板娘张某介绍,她丈夫以每斤1.6元的价格收购这些橡胶粉,这一车货支付给了张某17408元。而孟某收购废橡胶原料时,每斤的价格是0.35元,这样算下来,原料成本是3808元,去掉工人的工资和部分运费,两天的时间,孟某就挣得万余元。
查处过程中,记者在院子里发现了大量的废旧轮胎和一些橡胶皮,这些废旧的轮胎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对此,窝点的工人称,这些原材料都是老板拉来的,老板有固定的客户,有时也去废品收购站去收购。随后,记者在墙上的挂历上发现了孟某客户的联系方式,不仅如此,上面还记了不少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