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增塑剂的毒性较小,在许多国家已被允许用于食品及医药的包装材料,是美国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是PVC常用的辅助热稳定剂,它们与热稳定剂配合使用有较高的协同作用,适用于软质,特别是暴露于阳光下的软质PVC制品,通常不用于硬质PVC制品。韦尔(Weil)等对环氧增塑剂的毒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66种环氧化合物的LD50值。环氧增塑剂是毒性较低的一类增塑剂。对于环氧化合物的致癌性韦尔等也有详细的研究,研究最多的是环氧大豆油,在国外可以用于接触食品的塑料制品,在许多国家已被允许用于食品及医药的包装材料,并具有光稳定性、耐水性和无毒之优点,同时与金属皂类、有机锡类稳定剂有很好的协同作用。M.T.Benanibaa等将环氧葵花籽油添加到含有不同金属皂盐(Ba/Cd和Ca/Zn)的PVC中,通过对材料的热稳定性的测定,发现葵花籽油与金属皂盐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够增强PVC材料的热稳定性,并分析了协同作用产生的原因:降解产生的HCl被葵花籽油和金属皂盐吸收,HCl浓度减小,同时降低了PVC脱HCl的速度,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增塑剂的种类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直链酯类、环氧类、磷酸酯类等,就其综合性能看,DOP是一个较好的品种,可用于各种PVC制品配方中,直链酯类(如DOS)属耐寒增塑剂,常用于农膜中,它与PVC相容性不好,一般以不超过8份为宜。另外,从加工性上看环氧增塑剂,它除耐寒性好以外,还具有耐热、耐光性,尤其与金属皂类稳定剂并用时有协同效应,环氧增塑剂一般用量为3~5份。因环氧增塑剂的价格较高,在PVC加工中主要利用其稳定剂的功能效果。在加入环氧酯配方中。当钡/镉与钡/锌并用时,钡/镉比钡/锌的热稳定性要好。但随增塑剂用量的增加,对用于无毒的PVC制品,应采用无毒环氧增塑剂(如环氧大豆油)。因为环氧基团能捕捉PVC降解中产生的Cl-,终止PVC降解的自由基反应,减缓降解速度,显著改善PVC制品耐光、耐热性。同时,环氧大豆油增塑剂环氧值的大小决定着在PVC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能使PVC的流动性得到显著的改善,与PVC相容性好,能很快地均匀分散在PVC体系内,从而削弱PVC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分子间的活动性。在PVC加工成型过程中,只要使用少量的环氧大豆油,便会降低加工能耗,提高加工速率,改善操作条件,提高制品表面质量,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来源-全球塑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