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消息:从黄岛检验检疫局获悉,2006年该局共检验检疫进口天然橡胶1905批, 重量27.6万吨, 货值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6.4%、3.3%和60%,橡胶的平均价格比上年增长了57%。然而,价格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高,检验检疫过程中检出不合格橡胶232批,重量2.9万吨, 货值5678万美元,分别占总量的12.2%、10.5%和10.1%。
据介绍,从黄岛口岸进口天然橡胶检验检疫情况看,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疫情问题突出。在进口天然橡胶的木质包装中,仅国家二类检疫对象——双钩异翅长蠹就检出14批次,另外还检出了活体蟾蜍、双棘、蛮蠊、谷盗、蚂蚁等其他有害生物。此外,天然橡胶瞒报木质包装、夹杂土壤及其他植物种子现象也屡有发生。二是品质不合格率上升。其中进口标准胶质量不合格率为15%,比上年同期增长11%,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杂质、灰分、塑性初值和塑性保持率。天然胶乳进口量不合格率为8.2%,主要是总固物含量不合格。三是短重现象凸现。在检验过程中共发现3批次短重橡胶,其中对来自印度的一批进口天然橡胶实施检验检疫时,经核实该集装箱的货物为285包,短少95包,包数缺少高达33.3%,短重4.75吨,货值达6507.5美元。
针对进口天然橡胶出现的问题,检验检疫部门建议,今后要进一步转变检验监管模式,修订相关标准,收集国外最新橡胶质量标准,解决目前天然橡胶品质判定指标问题。同时,企业也要培养相关人才,掌握必要的橡胶专业知识,精心挑选贸易伙伴,避免与信誉差的外商进行贸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