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形同样表现在干胶市场,目前国内进口印尼20号胶的CIF报价为1910美元/吨,而远月船期报价仍维持在此价位附近。一方面是销售市场低迷,另一方面是外盘报价相对坚挺,国内企业面临产销区价格倒挂,普遍感觉非常迷茫。而且对于贸易商而言,操作上增加了难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市场缺口决定了销区价格倒挂只是暂时的,真正决定价格的话语权在供应国。目前东南亚进入落叶期,产量大幅缩减,这是外盘报价高企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因素在未来一到两月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胶价未来上涨的希望仍然存在。国内企业新一轮采购的出现,将改变短期价格倒挂局面。但从目前来看,降税政策本身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有限,胶价调整仍将继续。
上涨依赖于消费启动
国产胶消费迟迟未能启动,最重要的原因是与相关胶种比价仍未得到市场认同。与国产胶形成市场竞争的进口20号复合胶和越南胶,短期价格都没有明显上涨迹象。特别是新加坡市场20号胶4月报价昨日降至187美分,更对外盘价格形成压力。当前国产胶价格对许多企业仍没有吸引力,单从比价因素来分析,国产胶目前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国产胶消费启动的另一个诱因往往来自于轮胎企业采购规模的放大,目前轮胎厂并未出现集中补库动作。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采购,但并没有在市场中引发跟风效应。斜交胎消费税调低,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市场现状,这是整个贸易市场心态博弈过程。供需双方心态上的微妙变化,将是这种局面发生改变的真正原因,而“狼群效应”永远都是推动胶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沪胶期价短期上涨的持续性值得怀疑,目前沪胶市场多头相对集中,而且多头主力资金处在亏损状态。在现货面出现明显好转之前,沪胶市场很难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毕竟面对5万吨实盘及国内农垦开割压力,沪胶市场人气恢复仍需要时间。降税政策本身对于多头心理上提供的支撑作用更大,这可能会进一步抑制胶价跌幅,但胶价上涨契机最终还是依赖于商品本身销售形势的转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