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某全钢胎经销商表示,今年要将代理品牌从8个缩减至3个,只保留优质品牌;
浙江某乘用车胎经销商则因大牌价格战压力,果断取消代理,转而专注渠道稳定的国产品牌。
这些案例并非孤例,而是行业收缩的普遍写照。
一位河南经销商老板感慨:“现在仓库里压着上万条滞销库存,每天光是仓储和资金成本就要烧掉数万元。手里攥着七八个牌子,真正能跑起来、带来利润的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全是负担。”
他的计划是,今年将代理品牌总量压缩到30%——这并非他一个人的孤勇,而是众多同业者心照不宣的“生存式决断”。
这场生存战中,经销商不得不从“贪大求全”转向“做小做精”。过去那种通过扩大代理品牌数量来分散风险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代理收缩成为轮胎老板的必选项之一,这不仅是生存策略的调整,更是对市场规律的重新认识。
审视“取消代理潮”的滚滚尘埃之下,我们发现高危品牌类型惊人地一致:
1. 根基不稳:品质问题侵蚀信任之塔
品质是轮胎的根基,也是渠道信任的基石。部分品牌为了降低成本、争夺市场,在原材料选择或工艺控制上暗中松懈。
表现为轮胎早期磨损异常、偏磨、甚至因结构问题引发鼓包、脱层甚至爆胎等高危事故。频繁的售后纠纷不仅让门店疲于应对,更会彻底摧毁终端消费者的信任。
一位省级代理商痛苦道:“去年主推某品牌后,客户抱怨接连不断,连服务多年的老顾客都说‘你们的轮胎不行了’,这种品牌不砍掉,留着砸招牌吗?”
2. 体系崩塌:价格混乱绞杀渠道利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价格体系崩溃,所有参与者皆遭殃。部分品牌面对销售压力,默许甚至主动支持经销商跨区域、跨平台(特别是电商)低价抛货;
顷刻间,同品牌产品在市场上价格相差悬殊,引发渠道间的恶性踩踏。更有品牌因线上线下管理混乱、折扣规则不透明,令经销商进价常高于电商零售价,渠道价值被彻底否定。
在混乱的价格战中,所有参与者的利润都如同沙漠中的水分,迅速蒸腾殆尽。
3. 竭泽而渔:压货狂魔窒息渠道活力
“再压1000条,这月返点才给你开!”这种粗暴简单、只顾短期KPI完成的“压货式销售”,已经成为压垮渠道骆驼的主要稻草之一。
无视市场真实需求,盲目向经销商塞满库存,导致仓库满、现金流断、周转僵。
当品牌的目标仅仅是“把货从工厂搬到经销商的仓库”而非真正“销售到消费者的车上”时,合作只能成为一场短视又残酷的零和博弈——品牌短暂完成指标,而经销商则背负着几乎无法翻身的沉重库存。
4. 赋能缺位:服务短腿拖垮终端战力
轮胎不仅是商品,更是关乎安全的专业服务载体。赋能缺失的轮胎品牌如同卸掉了士兵铠甲。具体表现如:
培训虚设: 产品技术更新后没有有效培训,售后支持缺失如空中楼阁;
数据失联: 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市场动态、销售建议及库存支持;
营销空白: 无活动策划和执行支持,门店单枪匹马面对激烈竞争;
工具缺失: 缺乏提升终端运营效率的数字化工具。
在门店急需专业弹药支援之际,品牌支持严重缺位。经销商和合作门店需要能并肩作战、提供后援的盟友,而非冰冷的货物搬运工。
5、厂大欺商:不顾信誉和情面
部分轮胎厂家自命不凡,将自己与经销商界定为主仆关系,合同上强制要求经销商年增长、预付款、保证金等,丝毫不讲情面,不考虑经销商的实际情况,这种态度让经销商感到被轻视和压迫,最终选择放弃合作。
此外,厂家在发展初期与经销商关系密切,承诺诸多好处,但当厂家做大做强后,却对曾经共同打天下的经销商不再兑现承诺,甚至进货价和促销福利还不如新加入的经销商,让老经销商心寒,从而导致经销商选择抛弃该品牌。
6、费用报销难,不顾经销商死活
轮胎厂家的业务员有时会向经销商承诺报销一定的市场推广费用,并可根据销售业绩争取部分奖励。
但当经销商完成销售业绩找厂家报销时,费用的报销与奖励又增添诸多条款限制,即便满足条件还要一拖再拖,这让本就缺少现金流的经销商雪上加霜,最终导致经销商对品牌失望,选择抛弃。
向“小”而生:2025下半场精深化生存之道
面对持续高压的外部环境,选择“做小做精”绝非怯懦后退,而是经销商在重重包围下开辟新生存空间的战略重组——由宽度扩展转向深度精耕,将稀缺资源精准投注于高价值点。
品牌维度:聚焦核心、锐意断舍
以能否带来实际效益为严格标准,重新审视旗下品牌矩阵。果断砍掉那些不赢利、增长乏力、消耗资源的包袱品牌,压缩数量至3-5个以内。
选择标准应兼顾品牌长期发展潜力、产品力、合理的利润结构以及厂商可靠的支持能力。聚焦资源于能打硬仗的品牌身上。
渠道维度:深耕网络、服务为王
摒弃广而不精的渠道铺设模式,筛选真正具有专业服务能力和忠诚度的终端伙伴深度绑定。将核心支持——如专业胎工培训、库存数据共享、精准营销活动策划、运营管理指导甚至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赋能等——向这些优质伙伴倾斜。服务能力将是经销商在新时期立足的核心壁垒。
运营维度:精细掌控、效率突围
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进销存数据透明化、实时化,以数据而非经验驱动库存决策,大幅降低滞销风险,将宝贵的资金从“死库存”中解放出来。
同时,精细化核算单个品牌、单条产品线、甚至单店的真实利润贡献和运营成本。唯有精确度量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真正健康的盈利与可持续的增长。
做小,实则是为了活得更硬、更稳、更有力量。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
2013年俄罗斯轮胎展
萨驰集团已正式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