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举措确实对下游轮胎、机油等零部件厂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这道看似简单的政令背后,是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向"健康生态"艰难转身的缩影。
关于车企对零部件厂的账期缩短利好,全网已经有很多文章了,我们作为专注于轮胎及后市场渠道的平台,就不再多说。
今天我们要借助这个话题聚集一下轮胎渠道里超长账期问题。
在轮胎销售渠道,尤其是大车轮胎销售渠道,关于要账难、拖欠、欠账不还等账期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首先,轮胎经销商从厂家进货,厂家是需要经销商结现款的,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在经销商向下游零售店/物流车队销售时, 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普遍会给予账期支持。
其中,经销商为争取渠道零售店支持提供账期 ,经销商/零售店为绑定物流车队也提供账期支持。
某重卡轮胎经销商曾算过一笔账:他每月需垫资300万元支持终端门店,而物流车队的账期长达90天。然后他进货只能走银行贷款,这种"三角债"结构使他的资金每年仅周转4次,库存现金常告枯竭。
超长账期带来的是致命的死亡螺旋:经销商以账期换销量→销量越大垫资越多→资金成本吞噬全部利润→被迫提高售价/降低服务→客户流失陷入恶性循环。
一位经销商告诉我们,卖轮胎本来就利润微薄,正常销售已经勉强维持,但在扣除资金成本和坏账后,净利常为负数。
另一位经销商的经历更是令人痛心:两家运输公司共拖欠87万元账款,经过1年半的追讨仅追回23万。"有张12万的欠条,对方直接告诉我‘公司破产了,要不你去告吧’。"
“欠账不还、拖欠账期”的事情在行业里屡见不鲜,更是轮胎经销商倒闭破产的主要诱因。
去年有个案例,一家在村边经营的轮胎小店,被8名运输司机欠款5年之久。 店主多次催要无果,手机号码还被司机拉黑。轮胎小店资金周转困难,关门歇业。
![]()
所以说,轮胎生意的倒闭,都是从欠账开始的。
账期革命启示录:轮胎老板的三重突围
随着车企账期新政落地,卡车轮胎行业迎来重构资金生态的黄金窗口。参考汽车产业改革路径,轮胎从业者可尝试三重突围:
1. 账期结构革命:打破"一视同仁"
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合作历史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账期政策。对于信用良好、合作稳定的客户,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账期支持;对于信用不佳或新客户,则应要求现款现货或缩短账期。
一位经销商创建"3+6+9信用管理体系":普通客户30天账期、银牌客户60天、金牌客户90天。
他告诉我们,宁愿放弃3个付款拖拉的客户,也要服务好1个现金优质客户。
2、加强客户信用审核
在与客户合作前,要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可以通过查询客户的工商信息、银行征信记录、行业口碑等方式,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要谨慎合作或拒绝合作。
3.客户结构升级:向优质客户靠拢
一方面积极淘汰屡次超期付款的客户,另一方面,中开发公交集团、央企物流等公营客户。
同时,对于即时清账的客户,宁可利润少些,也要给予最大的支持。
4、拓展融资渠道
为了缓解因账期问题带来的资金压力,卡车轮胎老板可以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还可以考虑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可以基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进行融资,帮助企业提前回笼资金。
例如,某卡车轮胎经销商通过借助厂家的力量,将其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获得了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当17家车企郑重签下60天账期的承诺书,这场自上而下的账期革命正重构整个汽车产业的资金生态。而身处下游的卡车轮胎从业者更该警醒——我们所在行业的账期危机远比汽车行业更为惨烈!
轮胎经销商们需要明白一个残酷的真相:当行业都在用账期换销量时,谁先缩短账期谁就注定承受短期阵痛。但历史经验证明,那些提前优化客户结构、敢于对劣质客户说"不"的经销商,将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获得新生!
因为,商业的本质终将回归:谁能让资金健康流动,谁就拥有真正的生存权。




万力轮胎合肥工厂投
解决橡胶产品毛边的
LW303洗模液解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