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这已不是今年第一次有企业表示要中止产能扩张的脚步了。截至目前,至少有三处国内新建产能基地停工,包头项目的暂停只是2023年产能扩张“刹车”的一个案例。
今年三月,曾经有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在安徽安庆建设轮胎工厂的计划,受影响的产能涉及102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
此外,另有公司在今年四月宣布,暂缓推进实施其安徽项目,其中全钢胎、半钢胎涉及年产能,分别达1000万和200万条。
如果查看这些被终止的项目产能,就可以发现,这些轮胎新生产能原本是以“全钢胎”为重点来规划这些项目基地。安徽的两处今年“暂缓推进”的产能项目中,有一家轮胎企业规划了1000万全钢胎产能;而终止推进的包头项目,则涉及了120万条全钢胎产能。
全钢胎市场寒潮继续,企业信心不足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全球的全钢轮胎市场相继陷入低迷。欧美经济复苏脚步放缓,让欧洲的消费市场逐渐进入缩水状态,今年主要拉动轮胎销售的出口市场对于全钢轮胎的需求逐渐缩紧,全钢轮胎企业的生计艰难。
作为国内轮胎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欧美市场,除了经济原因带来的需求低迷外,贸易壁垒造成的出口困难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年全钢轮胎企业的业绩。
美国前三季度从中国的中卡轮胎进口数量同比2022年同比下降45.6%,其第三季度的下降幅度(同比)达到了55.5%。而欧洲方面,其TBR轮胎进口在2023年第三季度继续下降——同比2022年7%。
而国内运输费用的降低也压缩了国内车队和货车司机的收入,导致司机对全钢轮胎更换的需求始终不振,因此国内全钢轮胎市场并没有像半钢轮胎市场一样展现出复苏的趋势。
全钢胎生产成本成为新产能“难产”主因
全钢轮胎的生产相较于半钢轮胎生产,其成本属性更加突出,由于今年相对低迷的市场表现,迫使全钢轮胎企业需要在成本控制上下更多的功夫。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即使有扩大生产的想法,但也很难在现阶段继续支持新生产线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