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外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单边上涨,并不断创下新高。
沪胶指数,自1月12日的低点9610元涨至4月13日的高点13030元,相对涨幅35.59%;东京橡胶指数,自1月12日的低点142.6日元(每千克,下同)涨至4月13日的高点196日元,相对涨幅37.45%;新加坡胶市20号胶5月合约,自2月11日的低点104.1美分涨至4月13日的高点154.8美分,相对涨幅47.7%。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天然橡胶后市依然坚挺。
东南亚供应偏紧
2月至今,全球产胶大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均遭遇较重干旱灾害,上述国家天然橡胶单位面积产量将明显缩减。由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组成的国际橡胶三方委员会(ITRC)同意实施出口吨位计划,自2016年3月开始的6个月里共削减61.5万吨天然橡胶出口量。另外,越南也同意与国际橡胶三方委员会共同削减天然橡胶出口,但削减数量尚未确定。
万德资讯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天然橡胶主产国协会(ANRPC)国家天然橡胶产量今年1月、2月、3月分别为99.1万吨、83.87万吨、73.8万吨,2月减幅达15.37%,3月减幅达12.01%。其中,泰国天然橡胶产量2月减幅达20.58%,3月减幅达21.23%;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2月减幅达10.79%,3月减幅达23.88%;越南天然橡胶产量2月减幅达25%,3月减幅达33.33%。
长江证券发布报告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合计全球占比达60%,三国出口量之和占主要出口国家总量的比例更是高达86%,上述国家出口减少必然促使胶价上涨。
国内用胶量大增
一方面是东南亚生产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中国用胶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1万辆和244万辆,环比增长显著,同比分别增长10.3%和8.8%。
受上游带动,国内天然橡胶消费量也大幅增长。万德资讯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橡胶消费量今年1月、2月、3月依次分别为39.6万吨、27万吨、40.2万吨。其中,2月由于春节原因,消费量环比1月产量缩减12.6万余吨。3月消费量则环比2月消费量增加13.2万余吨,增幅达48.89%。
中国是全球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消费量和进口量占比分别达到近40%和70%。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用胶消费量逐渐进入稳步增长态势,天然橡胶价格将得到有力支撑。
进口库存量减少
万德资讯数据显示,国内2月天然橡胶进口量为14万余吨,环比1月的22万余吨缩减8万余吨,减幅36.36%。作为国内进口胶的主要港口所在地,青岛保税区橡胶总库存量3月31日为25.7万吨,比春节前的27.81万吨缩减2.11万吨,减幅7.59%;而去年12月31日为25.52万吨。其中,青岛天然橡胶库存量3月31日为22.17万吨,比节前缩减1.25万吨,减幅5.34%;而去年12月31日为21.76万吨。以上数据说明,目前青岛保税区天然橡胶库存量已回落至去年年底的水平。
市场人士表示,进口橡胶库存压力减轻,也推动了天然橡胶价格上涨。
后市有望延续涨势
业内人士分析,天然橡胶后市有望延续上涨。
其一,供应受限。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东南亚可能进入传统雨季,国内海南、云南产区也将全面开割,但今年干旱灾害较重,将缓解雨季带来的影响。而人为调控天然橡胶产量和出口量的因素将持续到年底,导致天然橡胶供应量持续缩减,并可能抵消季节性增产的趋势。
其二,库存有望进一步缩减。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轮胎工业受内销好转和外围双反措施的减弱,景气指数有望回升;汽车工业景气指数受国家政策扶持作用,产销量及增长幅度仍有望缓慢回升。因此,橡胶产业链供需关系的逐步好转,将可能导致天然橡胶库存量进一步缩减。
中大期货日前发布报告称,鉴于国家还会有后续的政策刺激经济,国内国际停割期重叠,东南亚产区原料供应放缓,加上主产国限制出口,湄公河流域干旱情况加重,下游乘用车和重卡销售旺盛等因素炒作,天然胶价格有望上涨到每吨14000~16000元。
天然橡胶板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发电厂、配电房、试验室以及野外带电作业等使用,主要采用采用胶类绝缘材料制作,绝缘垫上下表面应不存在有害的不规则性。有害的不规则性是指下列特征之一,即破坏均匀性、损坏表面光滑轮廓的缺陷,如小孔、裂缝、局部隆起、切口、夹杂导电异物、折缝、空隙、凹凸波纹及铸造标志等。无害的不规则性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表面不规则性。
天然橡胶板原材料的价格一再上涨,明显波及到橡胶板的市场供应价格,预计天然橡胶板近期价位将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