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消息打破了中国轮胎行业往日的宁静——中国轮胎行业第一个行业准入标准正在酝酿出台。
受国家工信部委托,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正在组织开展《轮胎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的研究制定工作。据本报记者了解,《准入条件》将通过对轮胎产品质量、轮胎生产企业能源、资源消耗的具体细节标准制定以及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排放限值要求,规范轮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
7月30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数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准入条件细则敲定之后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正式颁布时间还不能确定。
业内人士认为,《准入条件》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轮胎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控产能过剩。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国轮胎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轮胎行业数年以来的大洗牌一触即发,新的产业格局或将形成。
呼之欲出
“《准入条件》现阶段仍在修改和讨论过程中。”本报记者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卫民处证实了上述消息。
据了解,《准入条件》出台后,将采取网上公告的方式,由地方工信部门对当地轮胎企业进行核准,并上报到工信部,届时工信部将组织行业专家按“轮胎生产企业准入公告申请书”的内容进行核准。而最终进入公告的轮胎企业,可享受到国家政策以及银行等多方面支持。
“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轮胎企业的能耗排放值等各方面指标合格的轮胎企业将进入公告,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或者淘汰。”对于《准入条件》的具体细则,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赵文权没有透露更多内容。
至于《准入条件》的具体实施时间,赵文权表示:“经过修改和讨论确定细则之后,工信部将发布征求意见稿,至于何时能够正式实施,还不能确定。”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是制定《准入条件》的初衷之一。”赵文权认为,这是国家第一次制定轮胎准入标准,对中国轮胎市场环境和企业生存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
生死之考
《准入条件》的实施,对已经在华建设工厂的外资企业并没有太大压力。“这对我们公司没有影响。我们已经通过环评,并建立了三家工厂。”韩泰轮胎中国总部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政策出台之后,对于我们这种小规模轮胎企业,简直就是一纸‘死刑判决书’。改造就需要成本投入,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山东东营的一位轮胎企业老板无奈地对记者表示,“这两年,轮胎市场越来越不好做,实在不行,我准备卖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