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国际研讨会
目前,随着国内轮胎行业低增长运行常态化趋势逐渐显现,轮胎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大增。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更加重视对原料成本的控制。昨日,在第十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天然橡胶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橡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就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改革完善天然橡胶期货等方面问题展开了讨论。
“未来几年,中国轮胎产业产量增速可能只有3%—5%,低增长将是一种常态。”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章万友表示,这是国内经济增速下降、汽车产销增速放缓、公路货物运输增速放缓,以及海外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共振的结果。同时,目前国内轮胎行业又存在着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以及刚性成本上升等结构性问题,轮胎行业整体生产经营压力在上升。为了应对挑战,轮胎企业向供应链要效益成为必然选择。这既要求企业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又要优化自身产品结构,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采购策略,降低天然橡胶采购成本。
这一说法也到了与会其他轮胎企业的共鸣。“与国外一流轮胎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轮胎成本控制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赛轮股份副董事长杨德华深有感触地说,国内轮胎行业的原料成本占整个轮胎生产成本的7成以上,而国外轮胎企业中这一比例不过4成。同时,国内企业的天然胶原料成本又要占到轮胎原料总成本的40%左右,天然胶原料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轮胎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对于国内轮胎企业来说,除了要优化产品结构,以及向制造服务业转变外,还应利用期货工具对冲原料市场价格风险,强化对成本的控制力。
不过,相对于产业链其它环节,目前下游轮胎行业对期货市场的整体参与度还不高。对此,白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宏表示,在轮胎行业中,原料在生产以及成品库存环节的分量很大,同时,天然胶原料库存与成品库存之间又存在价格时滞,因此,轮胎企业应当注意从原料到生产再到成品库存的保值,适时适度地利用期货市场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