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记者在莱城工业区的特种轮胎产业园发现,有的厂房是阵阵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有的厂房则是工人们在几百米长的生产线上忙碌着。“咱产业园去年12月已经部分投产,投产第一月的出口额就达到了600万美元。你刚才到的炼胶车间、硫化车间、成型车间就是已经投产的,咱们现在所在的压延压出车间正在忙着安装调试设备。”三顺轮胎有限公司项目办负责人吕文秀介绍说。
这个由三顺轮胎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我们原来的老厂区占地只有50亩,现在的产业园是以前的五倍多。”吕文秀高兴地说。的确,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三顺的发展壮大绝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扩充上。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三顺的发展印证了这句话。从最初谭永兵董事长参加广交会等各种展会,追着客户送材料,打着出租让客户看样品,到如今出口订单一年到头忙不完。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到进入中国轮胎制造行业的百强企业,成为全国第二大特种轮胎研发制造企业,并跨入世界一流特种轮胎研发制造企业行列,三顺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看清市场、转型升级、诚信经营成了这个企业发展的秘诀。
吕文秀告诉记者,公司最初只制造普通的斜交胎,后来由于斜交胎年限和使用寿命等原因,市场开始萎缩。公司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转型,发现用于工程、矿山、农业等机械的特种轮胎前景广阔,便根据市场形势逐步转产。说着容易,可真要做到绝非易事,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是问题。
但对于现在困惑许多企业的融资问题,三顺从没遇到过。“这其中没什么秘诀,就是谭总说的必须得诚信经营。”吕文秀认真地说。他告诉记者,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信”,在工作中坚持的原则就是不断对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拓宽市场。及时还贷与银行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根据市场形势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和人才招聘。设计人员由以前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已经研发60多个品种、500多个规格的轮胎。现在年产150万套特种轮胎,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十几个国家,2012年出口5000万美元。
“谭总常说‘我们企业是小,但与我们合作的厦门工程机械、徐州工程机械是国内的大型工程机械公司,小松、卡特比勒、凯斯是世界一流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对产品的设计和质量精益求精。”一位设计人员插话说。对于订单产品,他们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样品,有时候为了个别产品还要紧急调整机器。加拿大的知名企业之所以愿意与三顺合作研发,也正是看中了他们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
“前几年公司出口非常顺利,光出口订单都做不完。对国内市场有些许疏忽,现在公司正在平衡国内外两个市场。我们公司今年确定的目标是销售收入达到10个亿,争取达到12个亿。”吕文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