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运桃】
轮胎消费税下调政策对于备受成本困扰的轮胎行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沪胶6月合约期价22日收于20200元/吨,是沪胶期价探底2万元整数关口后连续5个交易日以来最高收盘价,这显示降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沪胶多头人气。
此次政策调整后,汽车轮胎中的斜交轮胎10%消费税率下调到3%,子午线轮胎继续实行免税政策。斜交胎消费税大幅调低,是国家根据当前胶价高企、斜交胎生产出现大面积亏损的现状做出的适时调整。中国市场上斜交胎毕竟仍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这有益于轮胎企业继续维持斜交胎生产规模,改变前期受制于成本压力而大幅压缩,或者暂停斜交胎生产项目的现状。
降税利好国产胶消费
由于国内许多子午胎企业都是引进“倍耐力”技术,国产胶在子午胎生产原料中所占份额很小。许多子午胎企业都没有大规模使用国产胶,特别是全钢子午胎更多地使用进口9720胶作为原料,国产胶大量使用于斜交胎生产中。随着胶价不断上涨,斜交胎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国内许多大型轮胎企业纷纷缩减斜交胎生产规模,这对国产胶消费起到一定程度抑制作用。此次税收政策调整后,斜交胎生产利润会提升,企业斜交胎生产开工率会有所增加,这直接对国产胶消费形成利好。
受春节因素影响,轮胎生产在经历了持续两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出现较大回落。今年1至2月,全国轮胎产量为5579.1万吨,同比增长9.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0.6个百分点。增速回落,一方面反映了斜交胎生产规模缩减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确实受到春节假期影响,轮胎产量在3月份会出现较为明显增幅,目前轮胎销售形势很好。消费税调整在4月份执行,将有利于轮胎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张。中国需求仍将成为稳定胶价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斜交胎企业受惠于降税政策影响,对于国产胶需求无疑将形成中长期支撑。
胶市沉闷局面仍将维持
目前国内胶市人心涣散,随着胶价下跌,企业采购行为谨慎,买涨不买跌心理非常普遍。由于前期进口量偏大,而且部分贸易商进口成本偏低,导致市场中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压价销售。但从进口胶价格来看,产区与销区倒挂,是天胶牛市演变至今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乳胶价格,国内价格持续下跌,昨日销区价格最低跌至15600元/吨,但外盘报价居高不下,桶装乳胶进口报价仍维持在1580美元/吨。企业心态很矛盾,抛售后就无法补足贸易商库存,但销售价格又表现低迷。(下转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