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胶资源短缺,每年2/3依靠进口。2002年以前,我国天然胶进口关税为25%,但配额内关税实际按12%征收。从2002年起,我国将天然胶进口关税统一定为20%,名义上下降5%,而实际执行则上升了8%。从此,天然胶进口关税引起各方普遍关注。尤其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天然胶价格飞涨,使用胶企业成本大幅度攀升,天然胶进口关税也成为上下游行业分歧的焦点。围绕20%的关税是高是低、该不该降,争论之声日渐高涨。
据记者了解,从去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就降低关税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但均因农业部的坚决反对而不了了之。
反对方面的理由主要是:天然胶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尽管目前国内产量只能满足消费量的1/3,但对国家用胶战略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多年来国家对农场投入不足,目前农垦系统仍然面临很大困难,职工收入及生活水平依然很低。橡胶树种植的投产期长,我国又是在不宜植胶的地区种胶,成本高,产业脆弱,一旦受到冲击而萎缩,恢复将非常困难。国家目前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因此,必须强化关税的保护作用。
而今年7月以来,天然胶在高价位上又一次发力上扬,全线突破16000元/吨,使国内轮胎等橡胶制品生产企业材料成本占到了近80%。下游企业降税的呼声再次高涨。
最近,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再次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税则委、商务部等部门发出呼吁,要求将20%的天然胶进口关税降到10%。其理由很明确:由于受地域、气候等方面条件限制,国内天然胶产量不可能有大的增长,且随着轮胎工业的发展,比例失调问题将逐步扩大,形势非常严峻,预计今年天然胶进口将超过130万吨。从世界橡胶工业发展趋势看,今后天然胶资源紧缺现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存在,价格也将维持在一定的高位,因此下调关税不会对种胶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纵观国外一些不生产天然胶或天然胶资源短缺国家的做法,都是鼓励本国橡胶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天然胶资源发展,只象征性征收关税。比如,韩国的天然胶进口关税仅为1%,日本则为零关税。
据了解,国产天然胶直接生产成本约6000元/吨,间接成本也只有8000元/吨左右,按近两年的胶价计算,其利润已相当高。
另据调查,目前国内轮胎企业天然胶的进口渠道,一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税率为零;二是进口复合胶,税率为8%;三是利用边贸方式进口,税率为10%;四是按一般贸易进口,税率为20%。
实际上,近两年来国内进口天然胶绝大部分是加工贸易胶和复合胶,按一般贸易形式进口的数量非常少,其原因很简单,关税太高。其中复合胶的进口量猛增。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进口复合胶25.6万吨,比上年增长186.08%;2004年,进口33.5万吨,比上年增长31%。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实际上并不欢迎复合胶。其一是国家没有统一的复合胶标准,另外加工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其二是复合胶对后续加工质量不利。从这个角度看,天然胶流通企业在保税区将进口天然胶加工成复合胶后再进口,期间所付出的加工成本纯粹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复合胶的配比与天然胶使用者的要求不完全一致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但尽管如此,由于关税和进口成本的巨大差异,企业不得不选用复合胶,这也是复合胶进口量畸形增长的主要原因。如果天然胶的进口关税降至10%,绝大部分用胶企业都不会选择复合胶,复合胶就会失去市场。但是从今年7月20日起,我国对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等6个国家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其中复合胶进口关税又降至5%。这样的政策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记者在了解过程中,不时有人发问:20%的天然胶进口关税,国家实际没拿到多少,轮胎企业没得到应得的利益,胶农也没有从中受益,那么这部分利润到哪里去了?看来只有经营者知道。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轮胎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即20%的关税保护的是落后,只能造成市场混乱。其弊端之一是削弱了下游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弊端之二是对被保护者实施了过度保护,不能使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弊端之三是不符合国际惯例,造成市场混乱。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透露,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要降税仍然有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