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乘用车联合会公布的乘用车生产企业2009年销量数据显示:去年乘用车累计销售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3%。相比于2008年,87%的乘用车厂商在2009年实现了销量增长,绝大多数企业增幅均超过两位数,仅有不到10家的乘用车企业2009年销量同比下滑。其中,比亚迪、长安、长城、江淮、东南汽车等自主品牌增幅明显,均达100%以上的增长。在2009年漂亮的业绩鼓舞下,2010年各大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更是鼓足了干劲,纷纷调高年度目标,扩大产能,意图再接再厉。
■目标升级,2010销量大幅预增
根据目前公布的各大汽车企业的年度计划,2010年的销量将出现大幅增长。自主品牌上海汽车将力争全年销量较2009年翻一番,达到18万辆。为此其在今年产品投放计划中,上汽自主品牌系列MG6、荣威A级车、荣威suv三款新车即将正式上市。
作为自主品牌中当之无愧的黑马,比亚迪在2009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制订了更为激进的目标,2010年计划产销达80万辆,是2009年销量的近一倍。
另一自主品牌江淮乘用车则制订了增长150%的销售目标,将产销目标锁定50万辆,其中乘用车30万辆,增长再超150%。
吉利今年制订的目标对外为40万辆,对内则达50万辆;华晨、奇瑞和长城的销量目标分别为45万辆、70-90万辆和40万辆。
在各企业的年度计划中,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等集团较为慎重,预增在10-20%之间,而自主品牌厂家则十分激进,预增在40-80%之间。如销量目标分别为45万辆、70-90万辆和40万辆。
在各企业的年度计划中,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等集团较为慎重,预增在10-20%之间,而自主品牌厂家则十分激进,预增在40-80%之间。如果目标能够如期完成的话,无论是奇瑞还是比亚迪,都有可能挑战广汽第六的位置。
■产能升级,车企纷纷跑马圈地
2009年微车市场的风生水起,让车企大佬们看得个眼热心跳,上汽通用五菱过百万的销量,也直接把上汽集团抬上了第一的宝座,而多年来这一直是属于一汽的。春节前,一汽大力度主推V70,就是想要在微车领域有所作为。曾经的微车老大,长安从2009年开始重新发力,提出打造百万微车企业的目标,在整合哈飞、昌 河两个微车大户后,长安在微车领域的实力不可小视。
去年才进入微车领域的奇瑞,在去年产销5万辆的基础上,今年制订了产销15万辆的目标,并力争达到20万辆。在郑州已有5万辆产能的郑州海马,15万辆产能的第二工厂已建成投产。
原来没有微车项目的比亚迪则通过收购三湘客车,建成了长沙微车基地,并计划年内首辆微车下线。以上是微车领域大跃进式的产能扩展,轿车领域同样不落其后。前不久,比亚迪汽车宣布在西安开建第二工厂。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11年上半年整车项目投产,2013年完成40万辆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能力。这一基地投产后,西安、深圳、长沙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年总产能接近120万辆。
1月15日,吉利集团对兰州基地进行一期改造和二期扩建,将年产能由5万扩大至12万辆。目前,吉利汽车已拥有十大基地。一系列的扩张之后,今年吉利的大至12万辆。目前,吉利汽车已拥有十大基地。一系列的扩张之后,今年吉利的产能将达到72万辆,到2015年,吉利汽车年产能将超过200万辆。
1月16日,奇瑞芜湖北区基地正式开工,该基地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投产,产能至少达30万辆。此前,奇瑞的大连基地已于去年10月开建,设计产能达20万辆。
■技术升级,自主品牌各有高招
2009年9月份,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公布了开展碰撞测试3年多来的数据统计:2006年度测试的3款自主品牌车型有1款获2星、2款获3星级评价;2007年度测试的10款自主品牌车型中则有6款获得了3星级评价,还有1款获4星级评价;2008年度测试的11款自主品牌车型中有3款达到了5星级评价;2009年上半年共测试了4款自主品牌车型,没有出现2星成绩。这表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已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自主品牌目前仍在通过各种努力,不断提升质量和技术。
去年3月,吉利通过收购全球第二大变速箱厂国际动力系统公司(DSI),实现了对汽车关键技术之一的变速箱技术的掌握。而最近几个月一直炒得沸沸扬扬的收购沃尔沃事件,一旦成功,吉利在技术上就将可以与国际上最先进的汽车企业一争高下。
继南汽、上汽收购英孚之后,北汽再次走上了收购国外技术之路。在成功收购萨博知识产权后,北汽从萨博获得了完整的质量与制造工艺体系,包括三个整车平台、三个车型、两个发动机系列、主打的四个发动机、两个变速箱的知识产权;9-3三厢运动轿车、9-5的三厢车、9-5车运动型轿车;知识产权交易的技术文件(整车设计规范、零部件子系统设计规范、试验验证方法和验证规范、分析方法);制造工艺;供应商管理体系。北汽宣布将在三年内推出四款车型。
一直在新能源领域力推铁动力电池的比亚迪,在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后,预计今年将正式向市场推出自己的电动车车型。
与比亚迪一样,奇瑞的一款电动车车型也上了发改委的目录。据了解,奇瑞近年来在车型和发动机技术上,也都有很大投入,造车水平不断升级,去年底更是推出了售价最高接近20万元的B级车。令人刮目相看。在此之前,吉利也推出了售价10万元左右的帝豪。春节之前,比亚迪也宣布将于年内推出售价20万元左右的车型。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