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登陆中国橡胶轮胎网 | | WAP浏览 | RSS订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橡胶制品 » 轮胎 » 正文

中国轮胎行业的尴尬与希望

发布日期:2010-08-04          字号:放大  缩小


    按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建议,美国政府可能从今年 9月开始,连续三年对来自中国的进口轮胎加征最高55%的特殊保障关税,而目前正常的关税水平是3%左右。
由我国橡胶工业协会和国内轮胎生产企业等人员组成的一个民间游说团已于8月3日奔赴美国,针对美方“对中国轮胎产品连续三年加征高额关税”一事进行抗辩和申诉,同时他们还将参加美方8月7号就此案举行的听证会。
    近两年中国制造的轮胎40%左右出口,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市场,出口额接近22亿美元,占美国市场消费量的17%。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如果美国采取这种特保调查,其他国家也可能跟进,这样的话形成一种世界性的贸易保护混战,所以说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中美轮胎大战,使得中国轮胎业面对严峻挑战。其实,近年来中国的轮胎业高速发展,却掩盖不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与尴尬,轮胎大战更是把这些问题进骤然突显在我们面前。
    中国轮胎的8种尴尬:
    频遭反倾销:中国轮胎出口遍布全球,但是频遭反倾销以及其他变相的贸易保护措施(如美国这次计划对中国轮胎加征特殊保障关税),近几年尤甚,且愈演愈烈;
国内市场不敌洋品牌:中国每年出口额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往往是轮胎,但中国汽车轮胎市场却被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大陆、锦湖、韩泰、佳通等外资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野心越来越大,而一些较晚进入中国的外资品牌(如倍耐力)攻势亦猛;
    量大利却薄:中国轮胎产量大,出口量大,但利润却极不相衬地低;
    知识产权之困:中国一些轮胎企业起步于“模仿”国际品牌产品,但也因此时遭国际品牌的知识产权诉讼;
    内斗:中国轮胎企业多,但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经常互相打压,使“渔翁”得利;
    品牌缺失:中国一些本土轮胎企业制造的轮胎的质量与外资的不相上下,但就是打不进中国市场上的外资汽车品牌的配套体系;
    小车轮胎之殇:中国能造出创纪录的超巨型工程轮胎,在工程机械轮胎方面,在小车(轿车)轮胎却捉襟见肘;
    橡胶产量不足:我国每年的轮胎生产对橡胶的消耗量巨大,但中国本土的橡胶产量却总是赶不上,受制于从国外进口;
    废就轮胎处理落后:国内的二手和废旧轮胎处理中存在诸多可造成安全隐患的做法,而真正的轮胎翻新再制造行业很难说已走上正轨。
逆境中的曙光
    我们也可以看到,针对行业中存在的这诸多问题与尴尬,中国轮胎业也采取了不少改进与应对措施:
    中国在应对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时越来越理智,越来越有经验。学习国外的做法应对国外的保护主义,按国际法规和惯例来处理,并已形成了中国商务部、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的做法,其中行业协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但企业间的联合应对仍不尽如人意。

 

 

   来自:盖世汽车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供应
推荐公司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鲁ICP备16051273号-1

电话:0535-6678862 传真:0535-6680489  邮箱:cnrubb@163.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青年路30号

(c)2008-2011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