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些轮胎企业的降价措施堪称“灾难级”的降价,比如“零利润”、“失控的降价”,非但未能撬动销量闸门,反而将多年精心搭建的品牌壁垒撕开缺口,更将经销商与终端门店推入利润干涸的荒漠。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有效的降价,才能杀敌一千,而且自身反而不受其害。
灾难级降价的本质在于价值的自我摧毁与体系的恶性瓦解,将会导致三种不好的现象。
1、品牌价值崩塌
轮胎厂家将所有产品价格直接下探至出厂成本边缘,本质是向市场宣告:“我的产品只值这点钱!”
这种疯狂之举看似能在短期内扫荡货架,却为品牌深深烙上“廉价”的钢印。最终当它试图重新定位,进入中端市场时,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价值认同已被彻底固化,转型之路布满荆棘。
即时一直混迹低端市场,未来原材料价格涨起来了,企业再想把价格涨起来就会非常难,渠道也不会认可。
2、价格体系崩塌
当厂家为追求一时销量而忽视价格的秩序感,一场系统性的混乱便呼啸而来: 新老货价差、线上线下价差、不同销售区域价差.....
价格体系混乱为“串货”提供了巨大套利空间,一些精明的卖家突破区域限制跨区抛售,搅乱一池春水,更令遵守规则的经销商无处遁逃。
某轮胎店老板曾无奈道出:“如果线上价格比我的进货价还低,我们怎么卖?”
终端门店形成价格倒挂,最终引发渠道集体叛乱,未来你的轮胎会更难卖。
3、利润体系崩塌
很多厂家认为降价会使经销商和终端门店的销量增加,利润增长,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
灾难级降价常伴随着对渠道的强制压货,意图让终端分担库存重压。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面对堆积如山的库存与日益枯竭的现金流,经销商唯有被迫再次降价抛售以求生存,并且有可能降的比厂家还狠。
因此经销商很难从降价中获利。
面对降价这一必答题,真正的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如何降、为何降、如何构建降之有道而不伤本源的智慧路径。
1、打破比价囚笼:以“高-中-低”三维价值矩阵重构战场
价格战的本质不是比谁更便宜,而是谁更懂得重构价值:过'高端锚定 + 中端狙击 +低端压制'的分层策略组合拳产品分层打破单一比价逻辑,才是破局价格战的上策。
高端锚定: 以极致技术与品牌溢价筑牢价值高地;
中端狙击: 在中端主流市场以精准定位与综合性价比赢得竞争。
低端压制: 推出具备基础功能、成本最优的“价格防火墙”产品,以“务实可靠”定位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有效拦截低端市场冲击。
这样构建的“高-中-低”产品矩阵如同一张纵横交错的价值网,每一层级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使企业不再受困于单一产品的价格缠斗。
2、促销:比直接降价更精妙的艺术
“直接降价20%,不如促销10% ”,这里面的逻辑在于,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赚了便宜”。
比如德国马牌的618促销,买轮胎送 电动牙刷、电剃须刀、手持云台稳定器等高价值礼品,同时加上 限时加赠、满额加赠和幸运抽奖等活动,以高价值赠品提升消费者的情绪价格,提高购买欲望。
此外,未来原材料价格涨了,厂家随时可以收回促销政策,比直接降价更多了一些腾挪空间。
3、给门店降价,不如给门店激励政策
厂家和经销商直接给门店降价,门店反手就给消费者降价了,门店的销售动力并没有增加。
如果把降价空间,变成门店激励政策,比如,浦林成山“ 百万现金计划 ”,每销售一条轮胎获得一次万元抽奖,让门店更有动力去销售轮胎。
4、价保协议:厂商与渠道的风险护城河
降价决策绝非厂家独立行动,保障忠诚渠道伙伴的利益是维系产业链健康的核心防线。厂家的促销活动,要与经销商体系签署价格保障协议,明确承诺:若产品在一个月内出现官方价格下调,将对渠道前期进货予以差价补偿。
这一举措会给经销商注入一剂“定心丸”,有力维系渠道稳定性与厂商互信关系。
结语:降价的刀锋之上,价值的平衡艺术
当轮胎行业驶入存量搏杀的深水区,降价已然是绕不过的险滩。然而, 厂家手中的降价按钮,并非简单的开关——它更像一把需要极高技巧才能驾驭的手术刀。
降价只是表象,而重塑价值坐标系才是穿越周期的唯一航标。未来属于那些在价格战的漫天飞雪中,依然能够清晰锚定价值坐标,并以创新与智慧守护整条产业链共赢生态的轮胎品牌/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