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大包
轮胎鼓包通常是由于受到强烈的外力冲击,导致轮胎内部帘子线严重断裂,从而使轮胎局部失去支撑。这种情况下,即使修补后,轮胎在高速行驶中也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突然爆胎,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胎侧或胎肩受重伤
轮胎的胎侧和胎肩是轮胎最薄弱的部分,它们由橡胶和帘子线组成,这些材料在受损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强度和结构。即使进行了修补,也无法保证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由于这些区域的结构特性,修补后也容易出现补片脱落、漏气等问题,从而产生极大的行车安全隐患。
三、胎冠穿透的洞眼直径过大
如果轮胎的胎冠被穿透的洞眼直径超过了修补的允许范围(通常为6毫米),那么修补的难度会非常大,且修补后的轮胎强度会大大降低,无法承受高速行驶时的压力,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胎面变形、胎圈损坏、橡胶被化学品腐蚀
这些情况下,轮胎的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这些改变无法通过修补来恢复,即使进行修补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强度和性能,始终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这些轮胎也不建议修补。
五、轮胎有缺气行驶的痕迹
轮胎长期在缺气状态下行驶,就会造成轮胎压痕。如果能直接从轮胎上看出有痕迹,比如胎侧有碾压痕迹、气密层起泡等,就不值得再进行修补,因为此时轮胎内部的帘布层和结构已经被破坏,根本无法再继续使用。
六、补过5次以上的轮胎
一般情况下,轮胎补过5次以上不建议再补。虽然很多品牌给出的补胎次数和要求不同,但是多次修补后的轮胎的伤口仍然是最脆弱的地方,轮胎的强度和耐冲击性能都大大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雨天行车时,雨水可能会渗入创口处,导致创口重新漏气。
七、漏出内部帘布层的轮胎
帘布层是轮胎的骨架结构,如果帘布层受损并暴露在外,那么轮胎的结构完整性就受到了破坏,其强度和耐冲击性能会大幅度下降。此时,即使进行了修补,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强度和性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帘布层受损的轮胎在高速行驶时极容易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突然爆胎。
还有哪些情况只能换、不能补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