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胶/橡胶比价关系对橡胶价格的冲击力度相对更强,基差升水格局和合成橡胶价格优势,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天胶期价产生压力。从价格系角度说,2013年沪胶仍将保持震荡上扬步伐。
套保卖压强劲
2012年8月下旬以来,伴随橡胶期货的一波涨势,以文华沪胶指数测算的期现基差,由近一年的贴水状态转为升水,幅度最大时超过1500元/吨,对于手中有现货的企业来说,采取卖出套保的获利空间已十分大。
从期货仓单的变化情况看,套保卖盘的积极性也确实被带动起来了。2012年8月底,一批超过千手的入库仓单,开启了上期所可交割库存此轮持续而快速的增势。12月初,总库存超越2011年的峰值,而同月中旬,云南地区交割库已经堆满了现货。截至报告成文,全国仓单总库存早已超过6万吨。交割最为积极的是云南和海南两地,因这两个地方处于产区,且符合交割品级的现货存量也很大,交割运作十分方便。
货币因素仍将发酵
谈到沪胶与日胶的价格关系,不可避免要涉及汇率问题。因为沪胶是以人民币标价,而日胶则是用日元,两个币种的衔接一般需要同时用美元折算后再进行对比,才可以剔除汇率因素对比价关系的影响。
2012年年初以来,受日本央行多次量化宽松影响,日元兑美元持续贬值。年初时,1美元折合76.69日元,12月27日则变为1比86.49,其中9月中旬开始的最近一轮贬值周期中,日元汇率下行超过9%,而同时段沪胶与日胶的比值也下滑8.26%,即日胶相对沪胶走强,其中汇率因素功不可没。
笔者认为,2013年日元继续贬值的可能性还是很高。12月26日,日本央行公布了11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内容释放出进一步货币宽松的意愿。此外,还需关注的是,日本新一届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鹰派风格。新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本央行应把货币政策的目标通胀率由1%调升为2%,由此就需要实行远超以往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日元后市易跌难涨。
替代作用或显现
按照轮胎生产的工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都会在原材料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而比例在两类橡胶的不同调配就被称为轮胎配方。因此,天然橡胶在轮胎用量上的部分需求可以被合成橡胶替代。一般来说,天胶价格会贵于合成胶,当两者价格偏离5000元/吨的水平,替代作用就会显现。
2012年四季度开始,受上游丁二烯供应增加而报价下调的影响,合成橡胶出现较快跌势,与天然橡胶价差也逐渐超过5000元/吨。截止到报告完成,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与海南民营海南标一胶的价差分别达到7000元/吨和6900元/吨,若这一趋势在中长期内延续,轮胎厂商有可能会调整配方,减少天胶使用量。
当然,通过近几年的行情统计看,合成橡胶对天然橡胶价格的影响并不如预想中强烈,反而是天胶对合成胶作用力更大,所以对两者价差关系可保持关注,但不宜过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