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8月23发稿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橡胶技术展览会(RubberTech China 2012)共吸引各种橡胶机械及配件展商190家,占展商总数量的47%,数量众多,阵容强大。
在众多机械展商当中,排名全球30强的H-F/德国,青岛高校软控/中国,飞迈/荷兰,大陆机械/德国,天津赛象科技/中国,桂林橡机/中国,贝尔斯托夫/德国,拉森特博洛/印度,大连橡塑/中国,益阳橡塑机械/中国,Nakata/日本,LWB/德国,北京敬业/中国,柯梅里奥/意大利,三贸机械/中国台湾,Cimcorp /芬兰,桂林橡胶设计院/中国,悉数到场,同时有由大连市机电产品进出口企业协会组织的大连展团,目前有12家大连企业参团,及台湾橡胶暨弹性体工业同业公会牵头的16家台湾企业展团,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Ferdermachine)将组织意大利橡胶塑料机械企业来访,这将为展商提供更多的外事商机,足不出户即可洽谈全球化战略。
此外,几家国外展商强势入驻,LWB Steinl GmbH & Co. KG,Cimcorp Oy ,Davis-Standard, LLC,ZF Friedrichshafen AG,他们少有的选择了36平米以上展位,抢夺被国内展商或者合资企业霸占的观众眼球。中国国际橡胶技术展览会就像是一个世界橡机行业的缩影,我们可以从中清晰的看到中国橡机行业的发展步伐。
近几年,中国橡机工业生产连年飙升,销售扶摇直上,呈现井喷式发展之势,开始确立大国地位。从以下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近年来世界橡机格局的发展变化:
表1 世界橡塑机械生产情况
年份
|
总产值
/百万欧元
|
德国所占
比例/%
|
中国所占
比例/%
|
意大利所占
比例/%
|
美国所占
比例/%
|
日本所占
比例/%
|
2006年
|
19983
|
24.4
|
13.5
|
12.2
|
9.1
|
8.7
|
2007年
|
21257
|
24.7
|
15.9
|
12.7
|
7.8
|
7.0
|
2008年
|
21985
|
25.3
|
19.0
|
11.9
|
7.2
|
6.0
|
2009年
|
16903
|
22.6
|
23.5
|
12.1
|
6.5
|
4.1
|
2010年
|
23347
|
21.0
|
29.3
|
9.6
|
5.4
|
5.4
|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德国占世界橡塑机械产值的比重为24.4%,为世界第一,比第二名中国高出11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比例为29.3%,成为世界第一,超过德国8个百分点。而意大利、美国、日本的橡塑机械制造业在全球中的比重都在逐年下滑。(资料来源:中国橡胶网。2012.08.02)
纵观橡机发展历史,2004年,中国橡胶机械行业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26家企业销售收入达45.7亿元,同比增长57%;出口交货值4.53亿元,同比增长171%;产品销售率达到99.2%。2005年,中国橡胶机械行业的增长速度较2003和2004年的“井喷”式行情明显放慢,但利润持续增长,出口创汇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6年,中国橡胶机械29个主要单位实现橡胶机械产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销售收入5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以此估算中国橡胶机械销售收入达到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2007上半年,中国25家主要橡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86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3.7%,表明橡机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
中国橡胶机械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还亟待加强,现有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且主要集中在硫化机、成型机上,在数量上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而实际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有较大潜力可挖。中国橡胶机械品牌意识及影响力不足也是制约其做“强”的一大因素,而且大多企业的国际化步伐较慢,此外,产品的售后服务更是软肋,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全球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橡胶制品将全面更新换代,这向国内橡机行业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商机,国内橡机还需进一步跟上和满足橡胶制品技术进步的要求,尤其要注重非轮胎橡胶制品橡机的开发,以实现和橡胶工业的同步发展。
让我们继续期待本届展会的盛大开幕,亲身感受世界橡机、乃至世界橡胶行业发展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