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锌工业缺少一个保值的平台,锌冶炼厂商和中间商一样是在赚取微薄的价差。”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2006锌业峰会上,众多锌冶炼厂商发出这样的声音。
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国锌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国内期货市场上,期锌品种依然缺位,话语权旁落国际市场,这已成为锌冶炼厂商的一块心病。
近年来,我国锌工业产业规模和生产能力都不断提高,采矿、选矿、冶炼能力年均增长超过10%;但随着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锌冶炼产品供不应求,2005年全年,我国进口未锻轧锌62.8万吨,同比增加35%;今年上半年,进口未锻轧锌27.9万吨,同比增加13.4%。就在中国大量进口锌的同时,全球锌价开始猛涨,过去20年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锌平均价格为1090美元/吨,但今年上半年期锌飙升至4000美元,创出历史新高。由于我国锌工业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锌价稍有波动,都会牵动整个产业链的神经。
我国锌工业目前面临着无法保值的尴尬。业内人士指出,锌工业规模虽大,但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冶炼厂商的利润并不高。“。加之国内没有锌期货的交易平台,冶炼厂连那些本就微薄的利润都无法锁定,冶炼厂商与中间商一样是靠赚取微薄的价差来过日子。”湖南株冶火炬金属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建军在锌业峰会上直言不讳,“这两年还好,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涨势,大家都赚了一点钱,如果形势发生逆转,没有矿山的冶炼厂,就只好听天由命;中间商也差不多,靠赚取那一点价差嫌太少,有时免不了赌一赌,5月及6月份锌锭大跌,有些人现在还心有余悸。”
国内没法做套保,只能在国外做。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国内期锌市场缺位,上海有色金属网每天发布的上海锌价(SMM锌价)的影响力渐渐扩大,“上海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国内锌的指导价。不过在SMM锌价的核定中,主要还是采用LME参考原则,“世界经济一体化了,全世界都在围着LME转,我们也很难回避这现实。”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主任童乐申显得有些无奈。
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显得忧心忡忡,国内锌期货缺失,LME趁虚而入。对于我国的锌价话语权来说,“兵临城下”毫不夸张。
上海市金融办公室副主任方星海则强调,中国是可以竞争的。他指出,我国金属商品交易量很大,和LME在时区上也是分开的,我们处在亚洲交易时段,因此我们是可以竞争的。但我们首先要“强身健体”,才能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