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长期区间震荡后破位上冲
本月天胶的走势较为胶着,较长时间的区间震荡走势也反映出天胶未来方向的不明朗,多空因素的争夺较为激烈。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7月份的天然橡胶基本维持21000-22000的区间震荡走势。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汽车及轮胎产销淡季以及割胶旺季来临的担忧压制胶价,然而国内和日本天胶库存一直处于低位对胶价又有一定支撑。近期多空交织的各项经济数据的以及不断波动的原油和股市也加剧了期货市场的震荡局势。23日周五,随着近期欧债危机逐渐缓解,欧洲经济数据利好,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担忧情绪有所减轻;美国令人鼓舞的公司收益报告和好于预期的住房销售数据激起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国内市场对企业上半年业绩报告持乐观态度等诸多利好带动下,沪胶跳空高开暴涨,脱离前期超跌震荡区间,站上22500点位。
现货市场窄幅盘整行情仍在延续
本月天胶现货市场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以窄幅盘整为主。

国产胶方面,国内产区供应较为正常,胶价相对于进口胶比价优势明显,下游成交少量稳定,虽近期东南亚产区原料量增价跌,使得进口胶船货货源有所增加,但短期现货到货不多,库存低位继续支撑国产胶现货市场。越南芒街市场依旧封关,但据市场传闻月底前后有望开关,虽然目前封关有所松动,但受暴雨影响走货数量仍较少,若后期天气因素逐渐好转,国内3L供应将逐渐增多,或对国产胶成交造成一定冲击。

进口胶方面,青岛保税区美金胶多以远期船货为主,现货可流通货源不多。目前烟片胶3200美元/吨以上的虚高价格,相对于标胶3000美元/吨价位,价差仍在200美元,使得标胶需求相对较好,但下游压价严重,交投达成意向不强,市场整体气氛不旺。目前下游用胶工厂多因成品库存积压开工率不高,从而原料需求有限,采购以小批量多批次为主。
各项数据好坏参半
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预计2010年全球天然橡胶需求将达980万吨,天然橡胶产量将达970万吨。分析上述数据,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球橡胶消费量开始回升,预计2010年全球天胶供求基本平衡。
天然橡胶 |
2010年6月 |
2010年5月 |
2009年6月 |
环比上月变化 |
同比去年变化 |
2010年1-6月 |
2009年1-6月 |
同比去年变化 |
进口(吨) |
115752 |
92702 |
131813 |
24.86% |
-12.18% |
836313 |
827983 |
1% |
据中国橡胶轮胎网橡胶网的监测,2010年1至6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83.631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2.7983万吨增长1%,其中6月进口量为11.5752万吨,环比5月份的9.2702万吨增长近25%。分析上述数据,虽然6月份进口数据呈上升趋势,但是大家应该注意到5月份进口数据的基点是非常低的。进入5月份,下游工厂停产减产现象开始出现,并且外盘始终处于高位,使得用胶企业拿货积极性大幅萎缩,导致5月份进口数据的低位。而6月份外盘价格跟随期货走势跌入低点,并且有企稳反弹之势,下游工厂的买涨心态促使进口数量快速恢复。
|
6月产量 |
1-6月累计产量 | ||||
本月实际 |
去年同月 |
同比% |
本年累计 |
去年累计 |
同比% | |
轮胎外胎(万条) |
7168.5 |
5741.5 |
24.9 |
38464.7 |
29698.4 |
29.5 |
中国6月份轮胎产量7168.5万条,比去年同期的5741.5万条增长24.9%;1-6月份轮胎产量38464.7万条,较去年同期的29698.4万条同比增长29.5%。消费量继续回落。分析上述数据,下游轮胎产量增幅过快,相比之下,消费量仍在下滑,将会导致较为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态势。
8月走势仍存变数
基本面上依旧是愈发的走软。前几日的台风所引发的降雨,将会使得橡胶树的水分更加饱满,有利于割胶,供应有望在进入8月份之后逐步达到高峰;而下游轮胎企业在全国各地的投资热潮,使其面临着最严重的透支,眼下过度扩产风险已开始显现,部分工厂开始减产停产以应对成品库存积压,产销愈发疲弱。中长线来看供需矛盾仍将加剧。
宏观经济面依旧动荡。欧债危机使得欧洲未来经济复苏之路压力重重;亚洲各国央行为应对当前通胀预期的压力,纷纷采取加息等宏观调控措施,令金融及商品市场承压;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发表言论称美国经济“异常不明朗”,令投资者忧虑情绪加重。然而近期美国房屋销售、工业指数等数据均好于预期,提振股市上涨,油价走高。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外经济数据好坏参半,令市场无所适从,后市变数将增多。
从技术面上分析,多头多单已几乎接近顶部,继续进一步增多的可能性恐减弱,天胶面临较大向下压力。
所以综合来看,即便上周五期胶市场强劲反弹,沪胶跳涨站上22500关口,中国橡胶轮胎网仍然认为,天胶后期走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应多关注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越南芒街开关后的走货情况。
备注:近期产区天气多变,多少会给原料供应带来影响,值得关注。
(中国橡胶轮胎网专稿,本文仅为中国橡胶轮胎网网编辑个人主观意见,仅供参考,不对由此进行的投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