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尽管东京胶小幅反弹,但沪胶低位波动,终盘主力合约RU709收涨325元至18100元。
从宏观层面分析,国家数次调整出口商品税率,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影响重大,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将减少商品出口利润。国家调整关税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出口成本,扭转部分商品出口有利可图,
甚至有大利可图的目的。实行关税新政后,生产资料产品的出口利润将会相应减少。按2006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员企业总出口交货值测算,出口退税率调整后,全行业利润将减少30亿元。
综合判断,在国内购进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生产资料行业因为关税调整而损失的利润可能有数百亿元甚至更多。
其二,将导致出口水平回落。由于一些企业出口是建立在获取国家退税基础上的,否则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橡胶产品出口大国,出口退税总额约占行业总利润的60%~70%。据橡胶制品企业反映,以前每出口创汇1亿美元,可以退税4500万~5000万元人民币,出口退税率下调8个百分点后,很难保证不亏损。
出口退税大幅调低,甚至加征关税后,出口成本明显增加,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生产资料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形成有力遏制。轮胎的出口增幅回落到15%以下。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大范围降低出口退税后,下半年“两高一资”的生产资料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很有可能出现拐点。
其三,将减弱对国内生产资料的消费力度。近10年来,在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产品方面,如橡胶等方面,中国相继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家。40%左右的外贸依存度,使得中国生产资料消费量的很大部分来自于加工制品的对外出口。
据初步估算,目前中国生产资料消费量至少有20%用于出口(含间接出口)。据有关资料,2006年中国橡胶行业出口交货值约占全行业生产总值的35%~40%,其中,轮胎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因此,生产资料直接和间接出口水平的回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国内生产资料的消费水平。如果国家关税调控措施发挥效应,那么下半年中国商品出口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生产资料的消费力度将至少减弱5个百分点。根据初步估算,如果9月份后中国轮胎出口增幅回落到15%以下,仅此一项将减少轮胎出口量1000万条以上,中国橡胶的消费量也会相应减少。
综上所述,橡胶制品出口退税下调,对胶价构成沉重压制作用。(通联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