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以来,纯苯货源突然紧缺,市场在近几月经历了一场大幅调整行情后,出现了短期升温现象。然而,在此次行情升温过程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挂牌价未变,但市场成交价格却层次不同,从3100元(吨价,下同)到3500元不等,甚至部分报价达到了4000元以上,而且货源也突然从市场上"蒸发”。在需求没有太大变化,绝对需求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记者调查显示,两大产苯企业低价货源大批流入中间商手中,市场炒作气氛浓厚。随着外盘纯苯的反弹回落,后市炒作将使纯苯市场面临巨大风险。
自9月份以来,国际纯苯价格由1200美元(FOB韩国,下同)左右连续回落至11月上旬的400美元,跌幅达67%。由于大批国外货源进入国内,使国内纯苯销售受阻,价格也被迫大幅回调。中石化同步跟进后,纯苯价格由9000元回落至3000元,降幅也为67%,基本上保持了与进口货源的平衡;中石油纯苯价格则跌至2550元。
此次国内纯苯价格大幅回落,创全年新低,给中间商创造了一个大量买入的机会,一些有闲置资金的中间商乘机加大库存。据调查,控制在中间商手中的国内纯苯库存急剧上升,并控制对外发货,而下游实体生产企业却无存货,在开车相对稳定的时候出现了原料断货现象。目前国内苯胺生产企业在价格温和上扬时期,受纯苯供应偏紧的影响,开工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11月中旬,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产苯企业开始限产减亏,市场货源逐渐减少,同时外盘纯苯一度由400美元下滑至350美元后出现15%的反弹行情,因此下游生产厂家开工信心有所增强,部分企业加大了开工率,使纯苯货源偏紧。流入中间商手中的纯苯高价出货,市场炒作气氛开始愈见浓厚,而且报价混乱,从3100元至4000元以上不等,打乱了下游生产企业的开车计划。此次市场变化并未起到行业迅速升温的效果,反而使市场再次出现观望气氛。
从11月下旬至目前,国际纯苯行情好景不长,由400美元继续回落,并一度跌破270美元。据了解,国内企业已有部分进口计划,势必将影响国内市场的稳定。刚刚炒作起来的纯苯行情出现变数,进而加大了行业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金融危机对实体的影响仍未彻底到位,纯苯的调整行情仍将受外盘、国内企业开工情况以及下游行业的复苏等综合因素影响,因此稳定当前市场秩序、增强未来市场信心更显重要。为此建议纯苯生产企业要加强信息沟通,避免局部地区行情不稳定造成国内整体市场的震荡;规范区域市场秩序,杜绝炒作行为,以防刚刚修复的信心再次丧失;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国内生产状况,保证市场的供需平衡;企业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市场应急机制,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行情。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此时的市场最具不稳定性。因此,纯苯企业在把握市场、预测行情、调整经营策略等方面更应慎重处理,以防行业或企业遭受更大损失。纯苯行业经历了近些年的长足发展,不仅从产量、技术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产业链发展迅速,涉及上万种产品,并且国际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据了解,2007年国内纯苯产量已超过470万吨,消费量超过490万吨,占全球消费市场的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