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点怪,因为这段时间市场上人心惶惶,主要橡胶助剂的价格飞涨、连亏损多日的促进剂都开始出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暴利”了。
1—4月份,除了不溶性硫磺和防老剂6PPD的价格持续上涨外,其它品种的价格都很低迷。谁知风云突变,五一小长假刚过,以促进剂MBT为代表的主促进剂价格,像北方地区春季经常发生的沙尘暴一样突然猛涨,开始是一个星期一涨,到月末干脆就是一天一涨了。从07年开始亏损的各促进剂厂也终于迎来扭亏为盈的一年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次“很惶很暴利”的行情大变呢?首先要分析一下市场的总体供求关系。
一、从供大于求到基本平衡
中国的橡胶助剂在2007年以前的近10年间一直是供过欲求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的进入门坎太低——当市场发生波动时,一些中小企业可以暂时休眠,待行情好转就再苏醒。在2005年大好行情的刺激下,助剂行业在05—06年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扩建,但从2007年开始,由于各地方政府不再以GDP为纲,而环保的压力逐渐加大,因此除了不溶性硫磺和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大多数橡胶助剂, 尤其是促进剂的基本品种兼原料的MBT基本没有什么扩建或新建。与此同时,一大批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陷入永久性的休眠或已经被迫关闭。
再看中国的橡胶工业,特别是轮胎工业,从2006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近年来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第一或第二位的轮胎进口国。
此外,由于中国橡胶助剂价格低廉,国外的一些大轮胎企业纷纷扩大在中国的采购数量,并签订长期合同。
此消彼长,进入2008年,橡胶助剂已经悄然间从供过于求变成了供求平衡了。一般来讲,供求平衡、自由竞争的市场格局是最稳定的。但5月份以来的行情表明,市场显然已经失衡了,并进入到“暴利时期”。那么究竟是谁打破的这个平衡呢?
二、暴利的成因
橡胶助剂的品种不同,情况也各不相同。
1. 不溶性硫磺
虽然价格飞涨,但与硫酸一样,主要是受国际市场硫磺价格暴涨所致。虽然今年以来国内不溶性硫磺企业的价格持续上涨,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仍然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2.防焦剂
由于供过于求,防焦剂继续处于微利时代,虽然5月底有利好消息传来:富莱克斯公司宣布年内将关闭英国的工厂,但全球生产企业的余量还有很多,仅欧洲的Duslo就有近一半的闲置产能;中国方面,阳谷华泰也宣布年底前要扩建5000吨生产装置,使产能达到1万吨/年。因此,只要国内其它几家生产企业不停产,防焦剂企业在这次的涨价行情中很难获益。
3.防老剂6PPD
相信行业里的人都很清楚,随着07年4季度南化公司防老剂装置江南工厂向江北工厂的搬迁开始,中国的6PPD市场就从供应过剩转变为供不应求局面,产能全部集中在少数企业中,其利润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很多轮胎企业都在纷纷联系国外的供应商,希望能重新建立起以前中断的合作关系,但由于山东圣奥与韩国KKPC咄咄逼人的扩产计划,除了朗盛在铜陵的合资项目外,06年后也都没有大动作,再加上07年科聚亚彻底退出助剂行业,这些国外的主要生产企业的产品早都被那些大型轮胎企业预订一空。因此短期内都不可能有很多数量向中国供应,而仅有的数量也都是优先满足那些长期的忠实客户。虽然今年的国内市场价格已经比欧美市场更高,但除非国内市场价格能继续远高于欧美,且国内轮胎企业有比欧美企业更强的持续购买力,否则中国的市场格局在长期内不会改变。
当然,也不排除很快有新的防老剂项目投产或南化对苯二胺类防老剂装置恢复正常生产。果真如此,也许明年初情况能有所改观。从长远来看,市场经济是不允许暴利的长期存在的,不论新旧企业,肯定会有新的项目在中国开工建设。
4.主促进剂
这应该是变化最大,也最有趣的部分。今年1季度,由于南方雪灾,导致很多南方的轮胎企业减产,因此市场上对橡胶助剂的需求有所下降。虽然硫磺和二硫化碳价格猛涨,但主促进剂价格却是继续低迷,甚至还有过DCBS因为过渡竞争而价格下跌的怪事。进入二季度后,环保大旗突然竖起,市场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方面的不确实消息流传:一是说某大型企业将要在6月1日停产;二是说奥运之前,北京周边多少多少公里以内的助剂企业都将政府被下令停产;三是说奥运期间,很多省份和港口都将停运包括橡胶助剂在内的化学品。这些导致国外的数家大型轮胎企业纷纷增加从中国的采购数量,增加库存,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供应短缺。另一方面,进入二季度,国内的轮胎生产形式一片大好,国内轮胎企业也是宁信其有,增大了库存数量。结果导致市场需求猛增,促进剂开始供不应求了。
进入5月份,硫磺、二硫化碳价格继续高位上涨,而原本平稳的苯胺供应也突起波澜,价格高涨。于是苯胺的涨价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些原本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的促进剂生产企业实在无法支撑,只能被迫提价。由于苯胺的价格几乎是一周上涨一次,于是促进剂的价格也不得不跟着每周上调。这时,大家突然惊喜地发现,不论怎么涨价,市场的需求像个无底洞,全都接受。终于,有的企业开始3天涨一次价,甚至是每天涨一次价。但不论报出怎样更高的价格,都有人肯接受,于是,促进剂行业百年一遇的“暴利”时代终于来临了。
虽然用了“暴利”这个词,其实比起有垄断地位的助剂产品和日进斗金的垄断性企业,现在促进剂的这点利润只是个零头,最多能算是“微利”吧。但即便如此,也令大多数生产企业惊讶不易,甚至是发愁——年初跟外国公司订的长期合同如果执行,几乎就没有多于的货可卖,眼看着大好行情却无货可卖,怎能不愁?
这样的“好日子”能持续多久,众说纷纭。我个人的观点是,待到奥运结束,一切便见分晓。因为国内的各大促进剂生产企业,到现在没有一家停产,而且都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一旦对于停产的预期没有出现,人心就不再惶恐。既然市场的供求本来是平衡的,如果现在企业全部满负荷生产,总供给量会有所增加的。到奥运结束,那些原来增加库存的国内外轮胎企业必然会先消化部分库存,同时削减现货订购数量,这样市场的平衡不但要恢复,还有可能出现短时的过剩。另一方面,山东部分地区由于电煤运输紧张以及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原因,供电出现紧张,一些轮胎企业的生产在7、8两个月份可能出现下降。作为轮胎大省,限电可能最终导致对促进剂的需求量下降。
当然,也有不确定因素,那就是限电、危险品运输和使用的限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山东、天津、河北等地的促进剂生产企业在7、8两个月份出现减产。
因此,估计在8月份前,价格还将继续上涨,9月份后可能适当回落,但绝不会回到4月份的价格水平,今后价格将在一个合理的高位(比如欧美的市场价格)运行下去。
三、促进剂后市展望
从长期看,市场经济是公平的。当轮胎企业06—07年拼命压低采购成本,而促进剂生产企业利润不但被压缩时,就注定了今天这个“暴利”时代的必然发生。以前之所以没有发生今天这种结果,是因为那时候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彻底,中小企业可以轻易地度过休眠期,大企业也很容易快速扩大生产规模。这两年,环境保护、危险品运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什么新内容,但各地的贯彻执行比以前更严格认真了,因此,现在想要新建一个促进剂工厂或是大规模扩建是很难的。各地的环保容量都很有限,很难再批准一个促进剂的新企业或扩产项目了。反之,如果现在的促进剂生产企业不继续对生产工艺、设备加以改进,并投资提高污水、废气的治理水平,很可能有企业要被迫减产或停产。而欧美的主要生产企业也不大会继续投资在促进剂上,因此,从长远看,主促进剂产品不会很快回到以前的那种严重供过于求的状态,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供求平衡状态。
现有的主要促进剂生产企业应该抓住目前的良好机遇,把市场“退还”给企业的前期亏欠的利润真正投入到工厂以前亏欠的污水、废气治理上。待市场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后,也要舍得把其中的大部分收益用于环境保护的开销上。相对于轮胎和橡胶制品的生产,橡胶助剂是一个高危险、高污染和高技术的产业,理应获得比橡胶加工行业更高的收益。今后的橡胶助剂企业将是得环保者得天下。
作者:程永悦